無圖天書
場景變換
秘笈
公開亭
大門
踏入江湖
加入本派
首頁
風雲碑
搜尋
世外桃源
泡泡箱
用戶名
UID
Email
�熱門版塊:
金光論壇
九脈峰
魚雁往返
心築情巢
霹靂論壇
琅琊文庫
錢莊
梅染禪意
涼澄酷夏
正式風格
雨中禪意
盛夏未央
個人資料首頁
編輯個人資料
查看個人資料
好友列表
用戶權限查看
積分管理
積分轉換
特殊組購買
收藏夾
我的主題
基本統計信息
到訪IP統計
管理團隊
管理統計
在線統計
會員排行
版塊排行
帖子排行
個人首頁
我的收藏
好友近況
三十六雨
世情百態
戲劇綜藝
03.30 簡記《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雜感(內含劇情)
風如劍、雨如霜,電掠秋雨山河鳴
版務公告
迎新納緣
風花雪月
布布文學
水舞弄花
訊息宣傳
醉顛狂、雨飄紅,血披秋水一色劍
霹靂論壇
金光論壇
神魔論壇
其他布論
滄海遺珠
瑤琴巧韻
舞秋月、佾江風,也是疏狂也任真
文學創作
網路休閒
包羅萬象
世情百態
COS專區
記憶拼圖
難為知己,半生飄零愁是雨;難為手足,一夢吹醒江無雲
管理中心
異度魔界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 帖
復制鏈接
|
瀏覽器收藏
devil
推《六龍飛天》
級別: 天使
作者資料
發送短消息
加為好友
UID:
2204
精華:
0
發帖:
1828
威望:
5 點
銀兩:
77075 兩
蓮花:
353 朵
本命: 肖戰、(虛擬)素還真
王道: 襲蓮
牆頭: Bright vachirawit
配偶: anyone I love
座右銘: 你必須成為你希望看到的改變
注冊時間:
2005-04-28
最後登錄:
2025-03-30
鮮花(
3260
)
樓主
發表於: 2025-03-30 14:48
只看樓主
|
小
中
大
03.30 簡記《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雜感(內含劇情)
這部電影是在珠海電影院看的,簡記感想,內含劇情,請慎。
---------------------------------------------------
電影改編自原著第34-40章,以「俠之大者」為副標,顧名思義,整部電影的敘事方式,就是在解題,解答郭靖想要找尋的答案:何為俠之大者。
既是找尋答案,肯定有個投問,一切從名字開始。
自打兒時起,李萍便告訴郭靖,他的父親為他起名的由來:勿忘靖康之恥,要行俠仗義,要守護百姓。他自出生那刻起,便被有意識地植入這個目標,他也毫無抗拒地扛起這份期待,太小的時候只會記住這件事,等到稍微大點了,必然會進一步思索,他該如何達成這個目標?當被黃蓉問起「學武」的目的時,郭靖不假思索地回答了關於自己名字的由來,關於父母寄予他、同時也被他視之為人生目標的期望。所以他到中原來,帶著學武的明線任務,藏著認識自身根源的暗線任務。
然而,他資質平庸,江南七怪責備他不聽勸誡,老跟小妖女廝混,底子已經夠差了,練武還不用心,這樣要怎麼成為「有用之人」?言下之意,練不成好功夫,無用矣。對此,郭靖是不服氣的,誠然,大師父說得沒錯,學武有成才能實踐自己目標,但他卻不能徹底服膺這個理,畢竟他資質駑鈍,他或許終其一生只能修得一門功夫,若然,他便不能成為有用之人了嗎?斷不該如此,有用無用、能否行俠仗義,必不以武力高低為評斷標準,否則,武資平庸的人,豈非什麼事都做不了?歸根究柢,有心無心與否,應該才是更重要的吧。可以說,囿於外人眼裡(和自己認知)的有限資質,郭靖很早就體認到,針對自己的目標,俠心比武力值更為關鍵,因為它沒有門檻,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這將使得自己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不會是虛擲。
試想,武力平凡如他,都能行俠仗義,扶危濟困,那擁有驚世之能的強者,想必能做更多有用之事,能造福更多人。他雖自知平庸,卻不放棄盡己所能精進武學,隨著黃蓉的引介,在中原的郭靖經歷各種奇妙際遇,逐漸跨越了武力均值,往更高境界走去。然而,他的「想當然耳」並未如期到來。電影設計了兩個對照人物,西毒與大汗,一代武林宗師和一代天驕,分別在武學和戰武領域上獨佔鰲頭的絕世強人,為郭靖的「設想」覆蓋一層謎霧。
電影敘事歷程概分四階段:郭靖找黃蓉(黃蓉找郭靖)、兩者於蒙古軍營短暫交集再次分開、繼續相互尋找,最後找到彼此同守邊防。這四階段恰好對應郭靖迷惘、尋找,與得到解答的過程。
郭靖甫登場是在一處峽谷絕崖上,觀望崖下蒙軍追擊金兵,被發現後蒙軍朝他射箭,箭矢卻總在他跟前被彈開,蒙軍驚詫之餘上崖逼問,他姿態平和地用蒙語表示自己在草原長大,避免衝突,之所以來到這裡是為了尋找一位朋友,蒙軍撤離後,郭靖不忍地看著崖下金兵屍首,此際天雷作響,記憶被拉回與黃蓉初識時。
由善緣香開始,黃蓉成為郭靖的中原引路人,告訴他什麼是江湖,帶他見識江湖規矩。當郭靖眼中的金兵輪廓與亡於鬥爭的江湖中人漸次相疊時,當郭靖說「我們那也有打殺,只不過不叫江湖,叫做戰爭」時,黃蓉所處的江湖拚殺和郭靖所處的政權爭亂在觀眾面前開啟對話。
嗣後,郭靖誤會東邪殺了師父們,決然與黃蓉斷絕關係,又遇到大師父解開誤會,自此展開尋找蓉兒的行程;另一邊,黃蓉也不放棄解開誤會的可能,一路尋找郭靖。
一路上,「到處是戰爭」,這是郭靖尋找黃蓉途中,最常見到的「風景」,之後他偶遇並解救被靈智下毒的蒙軍(由拖雷帶領),與安答和哲別師父重逢,在他們安慰下決定先回蒙古軍營探望故人,再思索如何找人,畢竟誠如拖雷所言,「到處是戰爭,想找個人哪有這麼容易」。在這短暫的休止符畫下前,郭靖的路上,盡是源自於宋蒙金政權互軋的頻仍戰亂、流離顛沛的難民;而回到蒙營,等著他的有大汗的熱烈歡迎,有日夜思念的母親李萍,有打小玩在一起像妹妹一樣的華箏,也有一向不給他好臉色的赤朮和察合台,後者是為了什麼,可能以前的他還懵懵懂懂,但現在他已明白箇中理。兩年中原行,他成長的不只有武學。
同時間,黃蓉在找郭靖途中,遭歐陽鋒一行人盯上,一本至高武學秘笈,引來一群虎豹窺伺。江湖險惡,所謂的規矩都是各立山頭自成一說,最終拚搏的還是拳頭大小與心計深淺,除了武林慣有的腥風血雨,黃蓉也見識到了郭靖口中的戰亂,較之前者更為慘烈。一條尋黃蓉,一條找郭靖,一方政權傾軋戰亂四起,一方為爭天下第一人寶座攪動風雲,無論是戰功還是武功,顯赫威揚之下,強者高立山頭,可帶來的究竟是什麼?
隨著郭靖回營,華箏救下被追殺的黃蓉,兩條線匯集了,江湖鬥爭與政治場域博弈也正式交流。郭靖在開頭拋出的「我們那也有打殺,只不過不叫江湖,叫做戰爭」,在這裡重新組成一個問題呈現出來:兩者之間的異同。
同樣有著各種規矩,前者是隱晦的、成員默示的、拘束力低、流動的(容易更動),例如:金兵沒聽過歐陽鋒這個「臭江湖人自稱的金廷國師」,西毒也只能用拳頭教訓對方;後者是明面的、制式的、拘束力高、固著的(不易更動,或者更動需要付出相當代價),例如:大汗的賜婚,以及賜與郭靖的那把金刀,背後代表的意涵與制約。
再進一步比較,同樣有著「想像實體」,前者範圍廣袤(朝堂之外皆江湖),互動結構鬆散;後者範圍小,但互動結構緊密,影響層面遠大於前者。例如:至高武學秘笈聚焦於出類拔萃的極少數人,擁有者即擁有實效,江湖人士多數獨善其身的特性;而掌握兵書(武穆遺書)所能影響的層面更廣,卻並非意味掌握了實權,兼善天下之所以困難,便在於握有實權者將天下視為所有物。名動江湖的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在大汗的要求下,被郭靖展示出來,隱約有後者壓制前者的態勢,然而,這是郭靖克制的結果(後面歐陽鋒亂入並大鬧戰場則提供另一種可能的想像)。
綜前,兩者固然有諸多區別,然之所以能比擬,就在於本質上有著關鍵共通點:均以執欲做為驅動力,而人的執欲是源源不絕的。電影由郭靖回憶一燈大師的感慨「情難自禁,欲壑難填」,為這兩條線的交融落下註腳。而歐陽鋒做為融合兩線的重點人物,「獨佔欲」這個共通特點也被放大到極致(那句「贏了就是真的」妙不可言)。
至此,郭靖的思辨爭點解決了一半。展示武學後,蒙古眾軍士看得嘖嘖稱奇(蒙人崇火,郭靖「玩火」的展示設計別有意趣,赤朮OS:妖術、這是妖術~~~),大汗問中原有多少人會這種絕學,郭靖提到五絕,大汗讚嘆天下無奇不有,有如此高強武功之人,才是大英雄。郭靖當即反駁,這是他第一次在觀眾面前,對著王權象徵人物,為「英雄」下定義:「能在危難中挺身而出,在逆境中無所畏懼,才是真英雄」。相較於先前在廟裡光憑一股執拗反駁黃蓉「武功不高也能行俠仗義」,這時的郭靖已然從「反觀」現實「強者」中得到了確鑿的底氣。
(此處岔開一下,看到大汗與郭靖這段英雄論,腦裡直接響起「誰是大英雄」的曲調,對照黃霑大師的歌詞,真心覺得既貼切又妙趣橫生)
除了對英雄下定義,第一次回蒙營期間,郭靖也正式從母親李萍手中,接過父親的血披風,父親家鄉去過了,墓碑探視過了,從小就縈繞於耳的父志,此刻分量已不同以往,如此隆重嚴肅的承繼儀式,卻發生在小小的密閉的帳篷裡,還一度發生華箏不分輕重的鬧場插曲,這種隱密肅穆、不合時宜又遭人玩鬧打岔的反差,悄悄洩淌出李萍負重的無奈與風霜。
此前,他是宋人這件事是一項被告知的事實,他與這項事實之間有段微妙的時空距離,而真正承繼父志那一刻,這項事實像是突然有了重量,穩牢地套定在他身上,他從不排斥有個蒙古身分,他也融入了蒙人生活,熱愛遼闊草原的藍天白雲,以及草原人的簡單性格,然而,他必須牢記他根源於宋。
江湖規矩恩怨分明,政權爭亂則往往高舉復仇或保護同族之旗幟,然形式上不論是否師出有名,實際付出代價的永遠是無辜生民。如果只站在既定立場去想,一經換位,則矛盾無從化解,他不得不思考,是否有個共同價值,是超越這些立場框架而存在的?他是否只能擇定單一立場?有突破的可能性嗎?
停留蒙營期間,黃蓉礙於身分不與郭靖相認,並在暗中幫助郭靖掌握兵書陣法後悄然離去,這次,她是抱著兩人真要永遠走散的覺悟離開的。而郭靖始終耿耿於懷誤會未解,決定再度出發去找黃蓉,也就是預告裡令人一眼驚艷的畫面:不斷旋轉的風車中心,一人一馬的背影逐漸由小到大、由模糊轉清晰。風車這個符號在電影裡的指代意涵之一,是伴隨著「尋找」這個主題而來的「定位」,從模糊到清晰的轉換宛如相機的對焦過程,又如準星瞄定目標的視野變化。故事中,這裡是郭靖在找黃蓉,但鏡頭卻告訴觀眾,它在找郭靖,「他是什麼人」?
隨著蒙金戰事白熱化,大汗決定向宋借道伐金,召回郭靖領兵,不想郭靖回蒙,卻採取正面抗旨的做法,經拖雷求情才免遭斬首。如若大汗堅持,他願當場以命為償,這是認同蒙古王權對他產生的拘束作用,但同時也是在此刻,郭靖萌生卸除蒙臣屬(政治身分)的念頭,隨後李萍自盡,一切再無懸念。
郭靖把李萍葬在雁門關是我非常喜歡的設定之一。他沒將母親帶回家鄉,沒將母親與父親葬在一起,卻是葬在能同時看到中原與蒙古的交界地,而他深切明白這是李萍想要的(儘管李萍從孩提時便時刻叮囑他勿忘根源,自盡前一番話更是盡顯決絕與覺悟,郭靖仍是穿過這些不斷重複而堅定的單一意念,敏銳地感受到母親更深層卻未曾說出口的情感流轉),他們都有對根源不容動搖的堅持,但對蒙古也都有著情感歸向,這種母子間的心意相通與身分兼容的遼闊感,令人動容。
他是宋人、是漢人,而蒙古的草原與河水滋養他成人;金廷當權者雖欺壓宋蒙,金兵卻也只是無法自主的棋子,遑論湮沒在其中的萬千黎民,身分不是衡量生命輕重的標價。「草原人的生命和漢人的生命一樣重要」,因為他如此認為,所以他想過投軍,因此找到了黃蓉。彼時黃蓉離開草原,是抱著兩人就此走散的心理準備,而當中原蒙難,她卻在每個雷雨夜奔上山巔,立起銀槍,等待某一天她認識的靖哥哥回來,畢竟無論是什麼身分,她的靖哥哥不會放下中原不管。也因為郭靖對生命一視同仁,所以最後他本可以讓西毒徹底攪翻蒙軍再坐收漁利,順利止戰,他卻無法坐視任何一個蒙兵被波及。
李萍說:只要你想找,一定能找到;黃蓉說:只要你想找,江湖就很小;拖雷說:現在到處是戰爭,想找個人哪有這麼容易。所謂「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郭靖尋黃蓉的跌宕,與在找自己的迂迴裡彼此映證,徐式浪漫餘韻無窮。
最後守城戰對峙,當大汗走出蒙軍層層守護,與郭靖面對面談判時,結局幾乎已無懸念。見郭靖正面對抗走火入魔的西毒解救自己於危難中,大汗開頭第一句便是柔情喊話「你還是那個聽我話的孩子嗎」,他知道郭靖感念他的恩情,他認為他還有談判的籌碼,然大汗終究是期盼落空。這時的郭靖已卸除自身對蒙古政治身分上的認同(非蒙臣),他坐在馬上平視大汗,請大汗以其自身經歷為據,同理他想守護宋民的決心,且不僅是宋民,蒙人亦是他想守護的對象,大汗一倒,蒙古內部勢將分崩離析,這是他出手相救的根本原因。也是在此時,郭靖給出了「何為俠之大者」,這個他一路思索、追尋的答案,很單純、很回歸郭靖本心的答案,人人都可以有,但不容易做到。
大汗後悔當初沒給他起個蒙古名字,郭靖回答即使有個蒙古名字,他也不會忘記他的本名。言外之意,他並不拒斥自己有個蒙古名字(情感上,蒙人亦是他的兄弟,一樣重要),但那不代表能抹除他的本名。思辨由名字起始,終點也歸結於名字。
至此,大汗已明白郭靖不會動搖,而兩人所處的位置,對郭靖而言,是擒或殺易如反掌。如大汗執意進攻,郭靖會怎麼做?大汗沒把握,在場之人沒把握,就連郭靖本人可能也沒多少把握,但只要一動,所有反應會趕在意識運作前,一瞬間完成。當大汗宣布撤退,郭靖如釋重負又難掩詫然的神情令人玩味。郭靖的靖是勿忘靖康之恥,在此刻增添了另一層意涵:平定。
電影敘事流暢,以雙線交錯分敘及整合來演譯郭靖的心路歷程,因此儘管西征部分有所刪減,但在心境轉折這塊力度仍是足夠的,真要說的話,影響較明顯的是「報父仇」及「郭靖戰功堆砌」的交代略有不足(與大汗分立平視那幕,也透露蒙軍心中,郭靖地位勝過四子,雖然從西毒手中解救他們已夠彰顯,但加上花剌子模的戰功自然更具說服力),但不影響個人的喜愛度,不過當然可惜的感覺肯定有,畢竟都是全體人員的心血,還是希望能有機會看到。
另外,電影很多場景是採實景拍攝,臨場感十足,配樂經典到位,音效、服裝和道具設計(例如草原彎刀、鐵浮屠、打狗棒等)也很講究,鏡頭運用別緻,除了先前提到的人馬於風車中心漸次擴大明晰的鏡頭及構圖外,以鳥瞰鏡頭塑造三種不同性格的手法亦令我印象深刻。
一般而言,鳥瞰鏡頭能放入全景,重點在讓觀眾了解人物和時空的關聯,人物佔比小,常有人物難以擺脫環境限制的困頓感,人因而顯得微渺;如若不同人物分立上下位置,則俯角人物相對仰角人物,通常是更強勢/權位高/尊貴的一方,有主宰的意味。電影裡,導演在不同人物身上採用相同鏡頭角度,再藉由演員的表演、周圍環境脈絡,折射出各異其趣的角色意識。
第一個運用在郭靖身上,他在山崖上居高臨下卻毫無威脅感,蒙軍雖是仰視他,但靠著人多勢眾及軍備齊全,看上去反而是手無寸鐵的郭靖處於弱勢而有危機感。然而下一秒就改觀了,因為蒙軍朝郭靖射出的箭矢全數在他跟前被彈開,卻沒有人搞得清楚是怎麼回事。蒙軍上崖盤問,郭靖依然是採取平和的低姿態說明出現於此的原因,直到蒙軍撤離,他才又俯視崖下金兵屍首,然伏低的身姿與憐憫的神色,盡顯其善良與寬和的本性,武力高強卻克己有道(上下位的意義置換)。
第二個運用在大汗身上,便是趨近傳統表現手法,一代天驕,是無上權威、令人敬畏、天神般的存在(也因此,最後郭靖與之平視的畫面更添生動)。第三個運用在歐陽鋒身上,走火入魔,神智紊亂,非人非鬼,只為「戰神」一詞而動,他長驅直入蒙軍陣形,如入無人之境,爾後立足於攻城車頂,底下萬千將士猶如螻蟻,狂妄、自負,卻是僅差一步便將自己神祇化的嗔癲者,駭人之中又透著一股可悲戲謔的荒謬感(上下位的意義錯置)。
(再度岔開一下,特別喜愛西毒於定安捕獵黃蓉時,坐騎的踏步音效以及西毒獨特的森然語調,搭配他沉鬱色的長袍與長袍上的詭異紋飾,有殭屍/鬼魅的視覺效果;亂入宋蒙戰場當時,服飾紋飾隱現血紅,又有被貼上符咒的既視感,覺得這是導演刻意營造、類似恐怖片的壓迫感。)
除了鏡頭意識的翻轉外,也很喜歡幾幕畫面,運用構圖隱喻與現實錯反的手法,來反襯並突顯現實底色,悲壯中又帶著幾分蒼涼的浪漫,例如靖蓉發展成戀人關係後,在美如詩畫的原野裡騎馬奔馳,色調唯美浪漫,似乎諭示他們的結局是優遊人間,然現實是他們終生守在邊關,最後也死在邊關;郭靖回蒙營,也有一段和華箏馳騁於草原的畫面,一雙白雕在空中俯視主人,彷彿諭示他們的關係將如奔放的風,開闊的雲天,海浪般搖曳的青草,然現實是他們的婚約是出於政治目的,最終也如草原上被風吹散的一粒沙,彼此未再相見。
鏡頭組合之外,符號的運用也有其獨創性,並貼合故事設定裡既有的文化規範。記錄幾個個人特別喜歡的例子:
1、風車:
如前所述,風車指涉「定位」,因受風而動,具有未定性,故與「尋找」的主題切合,而風飄忽不定難以捉摸,如同江湖環境。而更有意思的是,風車、風,再加上石頭上蒙語「傻瓜」的記號,便組成另一組符碼:人在江湖環境裡容易迷失方向,需要定位器,而石頭是固定物、耐風霜,刻在石頭上的記號尾巴便是指針,「江湖再大,也不會走散」,從而,風難以捉摸的不定性意涵得以進階轉化成「自由無拘」。而本由黃蓉製作的風車,最後卻是由郭靖量產來為黃蓉指引向自己,也影射著互尋彼此的發展脈絡。
2、桃花酒燜雞:
黃蓉的家鄉名菜,初登場是做為以善緣香祭拜江湖亡魂之下的供品,將桃花島(指涉避世桃源)名菜引入江湖埋在地下,隱喻了黃蓉潛藏的志向。郭靖曾對黃蓉說,傳聞東邪希望他女兒遠離江湖過太平日子,黃蓉回道,別把她和她爹扯在一塊。黃藥師避世、獨善其身,但她不是,她有探索江湖的好奇心,也有行俠仗義的志向,能和郭靖投緣,其來有自。之後,桃花酒燜雞被黃蓉用來引誘洪七公傳授郭靖降龍十八掌,以及最重要的作用,用來指引郭靖找到她;可以說,它和風車背負著同樣的「尋找」及「定位」功能,最終指涉了:黃蓉找到自己情感上與志向上的歸屬(大汗退兵後,郭靖說他要留在這裡守城,問黃蓉是否回去桃花島,黃蓉選擇與郭靖一起守城)。
3、善緣香:
黃蓉利用物理現象替江湖亡魂燃香祭拜,起初郭靖不明其意,看到打雷下意識就張臂保護黃蓉,因為蒙人怕雷,在騰格里(長生天)信仰中,打雷是天神發怒降罰的徵象(當然也有草原容易發生落地雷的現實原因),然而蒙人崇火,傳說火是長生天用火鐮打出來的,是光明象徵,能驅逐暗惡。善緣香在郭靖的舉動下被引入蒙人對雷火的概念,巧妙地為這場中原式的祭拜添上蒙古傳說色彩。江湖中人亡於彼此的打殺爭鬥,天雷以降罪的形式燃起火香,亡魂生前的罪惡被滌盡,回歸與自然一體,呈現大自然的憐憫與包容。
黃蓉為此儀式取名善緣香,本身有「與之(亡魂)結善緣」以及「為之結善緣」之意。火鐮象徵光明,蒙人常攜於身,寓意祈福、平安。華箏把自己配戴的火鐮送給黃蓉,也是一個結緣的動作(只是蒙人不懂漢語「緣分」的意思)。黃蓉與華箏的互動是電影改編的亮點之一,華箏雖有草原公主的爽朗俠氣,終歸是活在父兄的庇護下。郭靖告訴她「人不能老靠別人保護你一輩子」,雖然講的是他自己,但也讓華箏意識到她一直認為自己能夠保護郭靖母子,實則仰賴的還是大汗對她的疼惜,而黃蓉卻是靠自己力量在支持著郭靖。之後她冒著生命危險將郭靖母子送出蒙營(當然還是有拖雷和哲別放水功勞,但她應該不知道),面對郭靖「大汗會如何處置妳」的提問,她那句「我是大汗的女兒,他愛怎麼處置怎麼處置」的回應,已能看出她不再只站在「父親應會疼寵女兒」的立場看待事情,而是父(王)有權處置違令的女兒(公主)。
看著靖蓉,她也想成長,她也想茁壯,或許,她也有自己想走的路。電影尾聲,她帶著一對白雕,出現在邊境,遠望有著靖蓉守護的那座城,令人聯想到郭襄vs.過龍的對應關係,不僅豐富了華箏的成長意象,也為這故事嵌入了延續符號。
頂端
回復
引用
分享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十六雨
戲劇綜藝
http://36rain.com.
訪問內容超出本站範圍,不能確定是否安全
繼續訪問
取消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