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上的蛊有多种涵义,主要的一种涵义作「腹中蟲」解,从蟲,从皿。皿是一种用器──盛饭的盒子、碗或盛其他食物和饮料的用器都是;蟲字象征很多虫。「腹中蟲」就是人的肚子里侵入了很多虫,也就是中了「虫食的毒」──一中自外入內的毒。很多的虫侵入人的肠胃发生了虫蚀的作用就叫做蛊,又叫中蛊。 C\3rJy(VJ
{_"<1C
另外,谷子储藏在仓库里太久,表皮谷壳会变成一种飞虫,这种古人也叫它为蛊。左传昭公元年说:「谷之飞,亦为蛊。」注:「谷久积,则变为飞蛊,名曰蛊。」从谷壳变成的飞蛊与米糠不同:飞蟲会飞,米糠不能飞。 Wx%H%FeK
f1RWP@iar
蛊的种类 :wyno#8`-
a#(?P.6
本草纲目说:造蛊的人捉一百只虫,放入一个器皿中。这一百只虫大的吃小的,最后活在器皿中的一只大虫就叫做蛊。可知蛊本來是一种专门治毒疮的药。后来才被人利用来害人。 (62"8iD6
yf.~XUk^
把毒虫例如蜈蚣,蝎子,天蚕,蟾蜍,七步蛇,等剧毒的爬行动物,或是毒蜘蛛,毒蜂等毒昆虫,一起放在一个坛子里,让它们自相残杀,然后会有唯一一只把其它的都吃掉,然后变成一条非常毒的毒虫,这就是蛊的原始体,如果死的最后一只是金蚕,那么这只蛊就叫做金蚕蛊,如果死最后的是一只蝎子,那么叫毒蝎蛊,然后这只蛊体死后会腐烂,生出蛆虫,这就叫蛊了。 ITXa&5D
`,*3[
蛊的用法就是把这些蛆虫养成虫,让它们交尾产卵,这些卵就是可以用的蛊了,蛊的下法有很多种,可以放在喝的茶里,可以放在吃的菜里,也可以放在你的鼻子边让你吸进去,手法不用,各施各法。解毒的方法跟着蛊的配法不同而不同,通常只有配制的人才知道,所以蛊毒是比较难解的毒之一。 se2!N:|R!G
e`_LEv
据说苗疆的痴情女子以蛊迷惑男子,把他们的心迷住,其实是控制住。据说蛊毒发作的时候,就是体内的蛊卵不受控制,变为蛆虫,把人的体内五府六脏吞吃,死的时候就是遍体的蛆虫,死状极其恐怖。 ha<[bue
ea2ayT
蛊,相传是一种人工培养而成的毒虫。放蛊是我国古代遗传下来的神秘巫术;过去,在中国的南方乡村中,曾经闹得非常厉害,谈虎色变,谁也不敢当它是假的。文人学士交相传述,笔之翰籍,也俨然以为煞有其事;一部分的医药家,也信以为真,于是,就想出许多治蛊的名堂。 ~8Fk(E_
z=\&i\>;Z+
蛊之种类有十一种 \A#41
uk:(pZ-uJ
蛇蛊、金蚕蛊、蔑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神、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 Y=?3 js?O
zV37$Hb
过去,有些人专以制蛊来谋财害命。制蛊法:多于端午日制之,乘其阳气极盛时以制药,是以致人于病、死。又多用蛇、蛊、蜈蚣之属来制,一触便可杀生。其余有些特殊的,分说如下: &vMb_;~B
1z4OI6$Af
癫蛊:传说多是壮族所为,把蛇埋土中,取菌以害人。 YQvD|x
X=&ET)8-Y
疳蛊:又谓之“放疳”、“放蜂”。据说,两粤的人,多善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蚂蚁、蝉、蚯蚓、蚰蛊、头发等研末为粉,置于房内或箱内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为毒药了。 !dnH7"
Xza(k
泥鳅蛊:用竹叶和蛊药放水中浸之,即变有毒的泥鳅。 qOtgve`jX
;?iW%:_,
石头蛊:用随便的石头,施以蛊药而成的。 >z>!Luw
qS$Ox?Bw#u
蔑片蛊:将竹片施以蛊药后便成。 ;7V%#-
Y\k#*\'Y~
金蚕蛊:据说这种蛊不畏火枪,最难除灭;而且金蚕蛊还能以金银等物嫁之别人。 ^A/k)x6
$szqy?i0?
《岭南卫生方》云:制蛊之法,是将百虫置器密封之,使它们自相残食,经年后,视其独存的,便可为蛊害人。 &)ChQZA
D2eckLT
金蚕的害人能使人中毒,胸腹搅痛,肿胀如瓮,七日流血而死。 sY Qk
I3I/bofz
据说,蔑片蛊害人,是将竹蔑一片,长约四五寸,悄悄的把它放在路上,行人过之,蔑跳上行人脚腿,使人痛得很厉害。久而久之,蔑又跳入膝盖去,由是脚小如鹤膝,其人不出四五年,便会一命呜呼。 $k%2J9O
'G4ICtHQ
石头蛊的害人:将石头一块,放在路上,结茅标为记,但不要给他人知道。行人过之,石跳上人身或肚内,初则硬实,三四月后,更能够行动、鸣啼,人渐大便秘结而瘦弱,又能飞入两手两脚,不出三五年,其人必死。 5L%'@`mX
HyZqUbHa
泥鳅蛊的害人:煮泥鳅与客吃,食罢,肚内似有泥鳅三五个在走动,有时冲上喉头,有时走下肛门。如不知治,必死无疑。 WX?IYQ+
G4X|Bka
中害神的害人:中毒后,额焦、口腥、神昏、性躁、目见邪鬼形,耳闻邪鬼声、如犯大罪、如遇恶敌,有时便会产生自尽的念头。 4F'LBS]=0
AjMh,@
疳蛊的害人:将蛇虫末放肉、菜、酒、饭内,给人吃。亦有放在路上,踏着即入人身。入身后,药末粘在肠脏之上,弄出肚胀、叫、痛、欲泻、上下冲动的症状来。 i%]EEVmN
<0&*9ZeD
肿蛊的害人:壮族旧俗谓之放“肿“,中毒后,腹大、肚鸣、大便秘结,甚者,一耳常塞。 JIOR4'9
?M9=yA
癫蛊的害人:取菌毒人后,人心昏、头眩、笑骂无常,饮酒时,药毒辄发,忿怒凶狠,俨如癫子。 [EXs
"7F?@D$e
阴蛇蛊的害人:中毒的,不出三十日,必死。初则吐泻,然则肚胀、减食、口腥、额热、面红。重的面上、耳、鼻、肚有蛊行动翻转作声,大便秘结。加上癫肿药,更是没有治好的希望。 UECK:61Me
kfY}S
生蛇蛊的害人:中毒的情况,与阴蛇蛊害人相似,但也有些异点。即肿起物,长二三寸,跳动,吃肉则止;蛊入则成形,或为蛇、或为肉鳖,在身内各处乱咬,头也很痛,夜间更甚;又有外蛇随风入毛孔来咬,内外交攻,真是无法求治。 .jE{3^
Fj3a.'
蛊或有形或无形,中毒极易,但辨认之法,是应该万分注意的。中毒后的辨认之法:(1)以生黄豆(黑豆也可以)食之,入口不闻腥臭,是中毒。(2)以灸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随之吐出的,是中毒。(3)插银针于一已熟的鸭蛋内,含入口内,一小时后取出视之,如蛋白俱黑者,是中毒。 q ^N7I@Y
SsDmoEeB[
蛊毒非常厉害,能使人惹病丧生,虽有方法医治,也不应轻易去尝试。据说预防之法有:(1)凡房屋整洁,无灰尘珠网的,是藏蛊之家,切勿与之往来。(2)凡食茶、水、菜、饭等物之先,须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动的,是在施毒,急须向主人问道:“食内,莫非有毒吗?”一经问破,可免受毒。(3)携同大蒜头出行,每饭,先食大蒜头,有蛊必吐,不吐则死,主人怕受连累,当然不敢下蛊。(4)大荸荠,不拘多少,切片晒干为末,每早空心白滚汤送下(以二钱为度),纵入蛊家,也可免害。(5)蛊之由饭酒中毒的,分外难治,故出外宜以不饮酒为原则。 MaQqs=
@9RM9zK.q
解除毒蛊的方法,最普通的,是用雄黄、蒜子、菖蒲三味用开水吞服,使之泻去恶毒。金蚕,最畏头嘴似鼠,身有刺毛似蚝猪箭的刺猬,故刺猬是专治金蚕蛊的特殊药品。其他如蜈蚣、蚯蚓,每每也可以治蛊。 k)=s>&hl
k(G^z
'$(^W@M#6
一场地震,生死两难;只道三四险,不知五月难;纵有六双眼,泪也流不完;七颗心儿悬,零八奥运艰;高呼九洲十地华人现,纵使百舸千帆风浪间,也让咱行得万年船!泱泱中华几千年,只是百般无奈斗不过你苍天;十分惨淡,也不知你九重天中住着何神仙,在零八年八月八日还有八十八天时送灾难;但愿七彩祥云现,六月中国保平安,五星红旗永鲜艳;四海升平,三地两岸心连心成一条线!我只想,跪地抬手问苍天,敢应否:下辈子,你做人来我做天! 04P}-L,
A[{yCn`tM
h]}wp;Z
[楼 主] | Posted: 2005-11-12 20:21 {]@= ijjf
08\,<9
V5>B])yQ
蝶珞 `e&Suyf4B
}V`"s^
PB*&aYLU
z,p~z*4
迟钝透明秤砣教 \V~eVf;~
hD!7Cl Q
级别: 论坛版主 *P=VFP
精华: 1 I-(zaqp@
发帖: 682 bwMm#f
沙场经验: 133289 点 ;$wVu|&
纵横通宝: 32317 两 nMUw_7Y6
贡献值: 0 点 ^Y \"}D
明堂之令: 0 枚 `dN@u@[\ks
朋友圈: MV交流圈 y??XIsF
在线时间:279(小时) })Vi
注册时间:2005-11-12 ;dgp+
最后登录:2008-07-02 E]-/Zbvdv
-------------------------------------------------------------------------------- Qe:seW
bK&+5t&
Feq]U?
;[OH(!
关于蛊术的种种 cR<fJ[*
Qpc__dA\
雲南巫蠱 +iRh
U$z-e/
—————— A$0fKko
中國民間,有一個口頭語叫「整蠱」,是用來形容遭到別人 無端的作弄、傷害。 y766;X:J
蠱是中國巫術中的一種,以雲南苗疆最盛,也最神奇和負有 盛名。據說中了蠱術,就必須聽命於放古人的差遣,並定期回到 苗疆,服用特製的解蠱藥,續命一年。年年如此,直到死亡。也 只有放蠱者幫你拔除蠱毒,才有可能擺脫蠱毒的殘害。 K1yzD6[eW
TKmf+ZT*r
有關放蠱的傳說。大多來自雲南邊境,以苗女的善於放蠱最 為聞名。而一些苗人也只是聽說有放蠱這回事,大多未親眼目睹 過。傳聞最多的是邊境的野人山,那裡地形險要,峰巒疊嶂,山 上的人與外界極少接觸。 KB(8f*
s9DYi~/,
直到今天,這裡還彷如世外桃源,發生著許許多多怪異的故 事。 j'"J%e]
}Oq5tC@$G
有一個貧窮的苗族青年,四處流浪去找工作,而不願待在家 裡過苦日子。那一天正碰上農田欠收,極少人請雇工。 J}K$(;:
-X2Buz8
有一天,他來到邊境的野人山,向一戶人家借宿。這人家有 個美麗的女兒,看上他忠厚老實,便招他入贅,留在山上幹活。 M!D3}JRm
`7V]y-
每日,青年下田幹活,女子在家編織。兩口子的感情非常好 。就這樣好幾年過去了,青年也漸漸把家鄉忘掉。 bP&]!jZ
~U&AI1t+J
有一天,青年正巧在田間幹活,一個老和尚剛巧經過。他抬 起頭跟老和尚打了個招呼,便地下頭繼續幹活。老和尚卻詫異地 打量著他,上前說道:「年輕人,恕我直言,你是否遇上了什麼 不好的事情啊?」 B*Dz{a^.:
Z o(rTCZX
「不對,我看你的臉色就知道了,你是否在這山中居住?」 v;D~Pa
BuXqd[;K%
青年便把他離家到此,娶妻定居之事告訴了老和尚。 60?%<oJ oH
_g"<UV*H
和尚點點頭,說:「我有一事相告,不過你千萬要鎮靜,否 則會招來殺身之禍。你的妻子甚是古怪,你若不信,今晚你可假 裝睡著,偷看妻子在做何事,明天上午我在這兒等你。」 FP4P|kl/9'
<$Yd0hxjU
這青年雖然不太相信河上的話,還是決定偷看妻子會做些什 麼事。 oV78Hq6
59;KQ
深夜,身畔的妻子似乎睡著了。當他矇朦朧朧,正要睡去之 際,聽到妻子輕輕喚他數聲,他假裝睡著了,不予回答,妻子便 坐了起來,悄悄下床。 B>P{A7Q
uiR8,H9*M
青年輕睜雙眼,偷偷窺看妻子。只看妻子坐在梳妝台前梳頭 畫眉,打扮妥當之候。角不動,身不搖,人便飛出了窗外。青年 忙起身到窗口外一看,不禁魂飛魄散。 PtiOz
:zV
t!7-DF|N
原來外面空地有一顆大榕樹,樹的周圍有數十顆人頭在飛舞 ,人頭上的雙眼在黑暗中發出碧綠的光。青年倒回床上,因驚恐 而一夜未睡。快天亮時,妻子又飛了回來。 p947w,1![
<*cikXS
良久,青年聽到妻子走出戶外,不久又聽到她切菜做飯的聲 音。等到妻子來叫他去吃早飯,他推說不餓,便飛也似的跑到田 裡,一看見和尚便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地請他救命。 s&3Vg7B
lA8`l>I
和尚說:「我也無法就你,不過你若是想暫時離開此地,我 倒有個辦法。你只消說思念父母,想要返鄉住一段時間,她必會 答應的,不過她會與你約定一個回家的期限,期限一到,你一定 要趕回來,否則性命不保。這是你最後的一線希望。」 V+9 MoT?8
z9Rp`z&`E
青年無可奈何,也只能如此了。回家後,他便懇求妻子,讓 他回鄉探望雙親。這苗女起初不答應,但禁不起他的一再請求和 保證,便答應讓他回家。然,相約以一年為限,一年之內一定要 趕回來。臨行時,苗女送他許多金銀珠寶,然後依依不捨地揮淚 而別。 Jij*x>K>y
kc`Tdn
青年在父母的家中時間過得飛快,一年的時間就快到了,雙 親催促兒子趕快啟程。青年想到此可能永別了,便遲遲不肯動身 ,直到期限逼近,才匆匆上路。 8&b,qQ~
#Ki[$bS~6
到了野人山麓,呼聞雷聲,接著暴風狂至,青年只得在山腳 下避雨。不料雨越下越大,又引起山洪爆發,去路被阻擋了,他 心急如焚。待雨稍停,便不顧一切地趕路,爬山涉水,不勝其苦 。 sdw(R#GE
IyG}H}
青年正走著,乎覺腹中絞痛難忍,四肢逐漸漲大。在接近村 落,搖見家門,他終於不支倒地,痛苦死去。 *VxgARIL
][Rh28?I{
這時,苗女也正在家中焦急地等待,她對丈夫下了蠱毒,眼 看時辰將近,她拿著解藥走出門探望,可是,她看到的卻是丈夫 的屍體。 WCixKYq
bY~pc\V:`w
她雖然傷心,卻又感到安慰,慶幸丈夫並沒有辜負自己。於 是她拿出毒藥,在丈夫身邊服毒自盡。 k~1?VQ+?M
L)
T (<
村人見狀,便在村便把兩人合葬了。 wNdisI
T1=fNF
這蠱究竟是什麼東西呢?蠱-據記載,若是穀子存放太久, 穀子表皮變成一種飛蟲,這就是蠱了。 q^<?]8
1#+S+g@#
在『左傳』昭公元年中寫道:「穀之飛,亦為蠱。」註曰: 穀之積,則變為飛蟲,名曰蠱。這種飛蟲,應該是沒有毒的。而 用來害人的,是由人工培養出來的一種毒蟲。這毒蟲培養的方法 是:把幾百種毒蟲放在一個容器,不餵它們東西,讓它們彼此互 吃,到最後剩下來的那一隻,便是蠱了。 ^s"R$?;h
0YDR1dO(*
蠱的種類非常的多,常見的有金蠶蠱、蛇蠱、植物蠱、拍花 放蠱等。在所有的蠱中,以金蠶蠱最毒。本草綱目引用『蔡攸叢 話』中說:金蠶蠱對人體危害最大,侵入人的腹中之後,會吃光 人的腸胃,而且它的抵抗力極強,水淹不死,火稍不死,就是用 力也打它不死。 *VT/
</*6wpN
相傳金蠶蠱的表皮是金色的,每天要餵它四分當歸,放蠱的 方法是把它糞便放在人的食物中。 KJ4.4Zq{c
&0JI!bR(
蛇蠱是在毒月毒日,即每年農曆五月五日放養長大的;蝨蠱 是聚集許多蝨蟲製成的,若是把它吃到人腹中,它會把人的內臟 吃光。 ##"HF
BLD gt~h#
植物蠱則是由一種叫胡蔓草的草製成,葉子含有劇毒,放入 人的口中,人就會七竅流血而死。另外一種拍花放蠱,是與人握 手寒暄時,由手心將蠱傳過去。 r\^b(rNe
H"WprHe
傳說中有許多避蠱的方法,要試驗是否中了金蠶蠱,可以口 嚼黑豆或啃白礬,若是覺得難吃的黑豆是香的,苦味的白礬是甜 的,那就是種了金蠶蠱。 P+/e2Y
c\AfaK^KF
古代治蠱毒的方法,一是服用草藥,周禮稱這種草藥為嘉草 ;二是禱告神明。\n '/s)%bc
在『後漢書』中寫道:仲夏三月,用一根米色的繩索,將葷 菜和酒瓶連在一起撲滅蠱毒,在大門上掛一枝樹杈可驅邪氣;而 在端午節時抹雄黃酒,也是為了去毒除蠱。這就是中國民間習俗 立春燒樟樹葉,端午節在門口懸掛菖蒲和艾草避邪,在房子四周 灑雄黃驅蚊精的來歷。 l!u_"I8j5
wz%NbLy-
中國的古人,非常相信有蠱這回事。在歷史上曾有發生過數 次宮廷內巫蠱作祟的事件。例如漢武帝時,丞相公孫賀之子和陽 石公主被朱安世所誣陷,指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通奸 ,危害武帝,在武帝經常通過的馳道上埋木偶為巫蠱。 ^k9I(f^c-_
+QJ#2~pE
武帝信以為真,就把三人處死了。 :"/d|i`T
_.8S&
可見人們對巫蠱能害人之事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歷史上對 巫蠱的查禁相當的嚴格,曾立有誅九族的法律。 dvUic-w<j
~b8]H|<'Y
若中了金蠶毒蠱,用石榴皮煎汁來服用,便能解毒。相傳一 個竹林和尚製作了一種治蠱的藥丸,治好了不少中蠱的人。他的 秘方是在每年農曆五月初取桃子一枚,把皮碾成細末,拿兩錢分 量,再將三味藥用米湯拌在一起,搓成丸子,給中蠱的人用米湯 送服,毒就被解除了。 E~"y$Fqe
brUF6rQ
養蠱害人能致富,便致使一些人專以養蠱來謀財。養蠱人每 年都必須找個人來下蠱,若是三年之內尚未害人,養蠱人自己反 而會中蠱而死。 vx5Zl&6r
Qzw;i8n{
如果養蠱人不想在養蠱害人,解決辦法是找一隻小箱子,放 些金銀絲綢,再放進金蠶,然後把小箱子放在路旁,讓過路人把 小箱子帶走。這就是「嫁金蠶」的辦法,養蠱人便可以擺脫此蠱 了。 ]~siaiN[
R4:b{)=O
l+^*LqEW2
蛊术 IjnU?Bf
——————— 7-fb.V9
放蠱是一種很可怕、很愚昧的害人舉動,是由於古代民智未開而產生的惡習。本人對於古代發生過的放蠱故事、中蠱的人如何治療、以及法律上處罰放蠱的人的規定,作一有系統的分析。 :d'8x
文字學上的蠱有多種涵義,主要的一種涵義作「腹中蟲」解,從蟲,從皿。皿是一種用器──盛飯的飯盒、飯碗或盛其他食物和飲料的用器都是;蟲字象徵好幾隻蟲。「腹中蟲」就是人的肚子裡侵入了很多蟲,也就是中了「蟲食 的毒」──一種自外入內的毒。眾多的蟲侵入人的腸胃發生了蠹蝕的作用就叫做蠱,又叫中蠱。 5:_}zu|!u
`e}B2;$A3
穀子儲藏在倉庫裡太久,表皮穀殼會變成一種飛蟲,這種古人也叫牠為蠱。左傳昭公元年說:「穀之飛,亦為蠱。」注:「穀久積,則變為飛蠱,名曰蠱。」從穀殼變成的飛蟲與米糠不同:飛蟲會飛,米糠不能飛。 ' S/gmn
IJcsmNWm
※蠱的種類 LZxNAua
p9-K_dw3X@
蠱是許多蟲攪在一起造成的。本草綱目說:造蠱的人捉一百隻蟲,放入一個器皿中。這一百隻蟲大的吃小的,最後活在器皿中的一隻大蟲就叫做蠱。可知蠱本來是一種專門治毒瘡的藥。後來才被人利用來害人。 @f3E`8
|+D!=
:x
有毒的蠱多在中國大陸南方各省養成,種類很多,有蜣蜋蠱、馬蝗蠱、金蠶蠱、草蠱和挑生蠱等。放蠱的人趁他人不注意的時候,把蠱放入食物,吃了以後,就會染上蠱毒,染了蠱毒的人會染患一種慢性的病痛。以現代觀點說,這是一種人為的,由許多原蟲的毒引發出來的怪病。 '!B&:X)
:gFx{*xN/9
※金蠶蠱最毒 U|R_OLWAg
!R`{ TbN
金蠶蠱是在四川省偏僻地區養成的,漸漸流傳於湖南、福建、廣東各省。這種蠱的表皮是蠶金色,每天喂牠錦鍛四寸,把牠解出的糞便放在食物裏,吞服了的人就會生病死亡。 7WzxA=*#
,Ma^&ypH
傳說這一種蠱會使養牠的人暴富,也會使養牠的人發生災害,因而不能得罪牠。如果無意繼續供養牠,要準備一隻小箱子,放些金銀錦綢,把金蠶蠱墊在裏面,然後把這隻小箱子放在路旁,聽憑別人把箱子攜走,叫做嫁金蠶蠱。 FGBbO\</
g*+>H1}
金蠶蠱對於人體的危害很大,牠像人死後屍體上生的屍虫一樣,侵入人的肚子後,會吃完人的腸胃。牠的抵抗力很強,水淹不死,火燒不死,刀也砍不死(見本草綱目引用蔡攸叢話)。 a/xn'"eli
1T
n}
※蛇蠱和蝨蠱
_;\_l
`C'H.g\>2Q
大陸有些偏遠地區的人專門養蠱謀財。這些人養的蠱,有的是蛇蠱,有的是蝨蠱。蛇蠱是在五月初五日放大、小蛇在瓦罈裏,蝨蠱是聚集多數的蝨虫製成的。這兩種蠱毒都可以置人於死地,特別是蝨蠱如果侵入人腹,會把內臟吃光。 O+x!Bg7
'i|YlMFIg
放蠱的人看準了一家有錢人家,就計畫將蠱放入。中蠱的人在沒有醫藥可治的情形下就會死去,死人的財產隨之移入蠱主的家裏。養蠱的主人養了這種殺人的蠱後必須用蠱連續殺人,每年一個,如果間隔三年不以蠱殺人,蠱主本人也會中蠱死去。 ="l/klYV
2&J)dtqz
※針蠱與羊毛疔 k)TpnH! "
'[%j@PlCX
針蠱是用毒虫的液精造成的。驅蠱錄記載:有一人中蠱向醫生求診,醫生叫他口含黑豆一粒,並服一種名叫歸魂散的中藥,結果他嘴裏吐出許多羊毛和爛紙,並有一粒黑子,這粒黑子就是蠱,牠被羊毛圍在裏面,並被長一寸的麻繩縛住,麻繩一頭打結,一頭散放,上面粘了無數小乾虫。另有一個中蠱的人求診,經醫生開方:用青布包雄黃末,加山甲末和皂角末,蘸熱燒酒,擦遍全身,擦出了不少的羊毛,耳朵裏也有羊毛伸出來,醫生叫這種蠱為羊毛疔。 +G>\-tjSD
6[AL|d
DK
根據醫宗金鑑記載:羊毛疔有的呈五色,有的長一丈。治療的方法是:叫患者服五味消毒飲,也就是用青布包雄黃末、蘸熱燒酒,用它擦前後心,先擦一個大圈,後擦一個小圈,擦前心時羊毛疔會移至後心,擦後心時羊毛疔會移至前心,要反覆擦來擦去,羊毛才會出現,取出的羊毛要挖一個深坑把它埋了 。 4 s9LB
jT;;/Fd3/
※植物蠱 R`-S/C
zX i'kB
明崇禎十七年(西元1644年),廣東省香山縣發生一件植物蠱疑案。在香山縣的山林裏,有一種草叫胡蔓草,葉子像蓴花,有黃色、有白色,葉子含有劇毒,放入人的口裏,人就會百孔出血;葉汁若吞進肚子裏,腸胃也會潰爛。當地的莠民常常利用胡蔓草做蠱害人。 TIg3`Fon
}"%N4(Kd
崇禎時代某年春天,雲南人羅明夔到香山縣當縣令,了解胡蔓草害人的情節以後,就下令:一般人向本縣告官的,每人隨繳胡蔓草五十枝。這道命令下了以後,胡蔓草也就砍光了。羅縣令把收繳的毒草,親自監督雜役焚燒,不久,這種毒草便在香山絕跡。 KD.]i' d<
j3ls3H&
當地的醫生也訂有治胡蔓草劇毒的藥方:取母雞孵的雞蛋一個(沒有長小雞的),把它煮熟,研成細末,加一湯匙清油,中胡蔓草毒蠱的人每天服一次,就會吐出胡蔓草蠱。蠱在「上鬲」的,加用膽礬五分,放在熱茶裏溶化後服用,就會吐出蠱來。蠱在「下鬲」的,用鬱金水二錢放在菜湯裏服下,蠱也會吐出來(見廣東香山縣志,道光年修)。 0#gK6o!
vtJJ#8a]
※拍花是放蠱的一種 V>rU.Mp
QU
+Vdpy(
古代社會的「拍花」,也是放蠱的一種方法。在中國大陸民間,有些逃荒 的婦人,頭上裹一塊藍布,走到一處人家,與人寒暄的時候握著他的手,在他的手心拍幾下,並說「好,好」。第二天,這個被她拍過手心的人就會忽然仆地,發起顛來。有一家人家就發生過這種情形,請中醫治療,診斷以後才發現這個人中了蠱,後來經由專門治蠱的人治療,服藥後他口中竟吐出幾十個紙團,這種紙團就是蠱。 Qn2&nD%zi
"Z+k=~(
※以木偶和紙人作怪 +&H4m=D-#a
t"I77aZ$A
木偶也可用來害人,但利用木偶和用毒虫造蠱不同。後者是活生生的蟲造成的蠱,木偶卻是木頭製造,不可能有毒。但巫人會利用木偶和紙人作怪,來擾亂別人的安寧。清人紀曉嵐寫的「閱微草堂筆記」,記載一個術士專造木人(即木偶)、紙虎(即紙人)作怪,打擾別人,當事人送錢給他,木人、紙虎會暫時停止作怪,隔一陣子又死灰復燃。聊齋誌異也記過木偶和紙人作怪的故事。金章宗元妃李氏嫉妒皇帝,曾叫一個名為李定奴的女巫剪紙作紙木人,製成鴛鴦符作怪(見金史卷六十四)。 Ab;.5O$y
n~Lt\K:
*lJxH8\
避蠱方法 :.`2^
3=V&K-
——————————————— F,CTZ~
傳說的避蠱方法很多。試驗是否已經中金蠶蠱?可啃白礬或口嚼生黑豆。白礬的味道很苦,啃這兩種東西的人,如果覺得白礬是甜的,生黑豆是香的,就是中了蠱,要用石榴皮煎成汁,服用以後,可以吐出金蠶蠱的蠱毒。 7_[L o4_
有旅行經驗的人,進入蠱區要飲食的時候,會偷偷的用筷子揀第一塊食物放在手裏,用餐完畢以後,隨手將放在手裏的食物埋在人行道的十字路地下,蠱就回到放蠱的人家裏。有的人經過蠱區,遇到可疑的食物,先請主人下筷子揀吃,這樣可以避免中蠱。 X2"/%!65{
:[d9tm
有的人在蠱區就食,通常先問主人:「這碗菜、這碗麵你們有沒有下蠱?」一面揀出一塊食物,放在一邊,然後就食,蠱就不能為害了。 MLp9y#
_,*r_D61S
※治蠱的藥草 jSaU?ac
uhq8
古代醫藥不發達,如有人染上了蠱毒,通常用兩種方法治療:一是服用草藥,周禮稱這種草藥為嘉草(見庶氏注),一是禱告神明,請神明降下醫藥,史記就有「秦德公作伏祠,磔狗邑四門,以禦蠱菑。」(見封禪書)的記載。 ZYNsHcTY
+aAc9'k
後漢書說:在仲夏月,用一根米色的繩索,將葷菜和彌牟連在一起來撲滅蠱毒,在大門上掛一枝桃樹以驅邪氣(見禮儀志)。本草綱目引用古代療治奇毒的藥方,是在每年五月五日收取許多毒虫做蠱,這種蠱主治惡瘡,不料後來 有人利用這種蠱來害人。民間在端午節當日午時也有「聚五毒」和飲雄黃酒、在脖子上搽雄黃酒的舉動,其用意都在預防生瘡。 b\,+f n
U
#0Cx-E
※治蠱的藥丸 &#i"=\d
B`sAk
%
江蘇省溧陽縣的鄉下,早年常有人中蠱。當地的竹林寺有一個會治無名種毒的和尚,製造一種藥丸專門治療蠱毒,一枚藥丸的售價是絹一匹,治愈了不少中蠱的病患。在當地做「觀察使」的韓晃,為了根絕蠱毒,在溧陽縣溫泉旁建造一座寺廟,請竹林寺那位懂藥性的高僧主持,專門治療民間發生的蠱毒,並請高僧把藥方公開刻在石碑上。 gnHbb-<i,
Zj
Z^_X3
這份治蠱的藥方是:在每年農曆五月初取初生的桃子一個,把它的皮碾成細末,份量是二錢。另用盤蝥末一錢,先用麥麩炒熟,再用生大蕺末二錢,將這三味藥用米湯和拌在一起,搓成如棗核一樣大的丸子,中蠱的人祇要用米湯吞服這種藥丸一個,就會藥到毒除。 I(
Mm?9F
3$
PV2"
eszG0Wu
長安漢宮的巫蠱事件 IAyp2
!p/goqT~dY
u$`a7Lp,n
——————————— =i3n42M#
漢武帝征和元年(西元前九二年),長安漢宮接連發生震驚當時的木偶巫蠱案件,這些事情是由一個名叫朱安世的京師大俠引起的,還牽連了朝中的宰相公孫賀父子,最後連武帝的太子──戾太子劉據也被冤誣死了。 c+GG\:gM
第一件巫蠱案是公孫賀本人引起的。公孫賀當時在朝做丞相,很得武帝信任,他的兒子公孫敬聲也在朝做太僕,父子二人權傾一時。可惜公孫敬聲的私生活不檢點,私自挪用了軍費一千九百多萬錢,因而被關進長安詔獄。 qxJ\ye+'*
@E8+C8'
當時另有一件要案的主犯朱安世在逃,武帝下令必須逮捕到案。公孫賀愛子情殷,向武帝保證由他將朱安世逮捕到案,但要求釋放他的兒子公孫敬聲。他的要求得到了武帝的許可,卻觸怒了朱安世。朱安世歸案後,反向漢武帝陳 訴公孫敬聲和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通奸,以及公孫敬聲在廟裏詛咒武帝早死,並在武帝經常經過的馳道上埋木偶為巫蠱,以促武帝早死的事。這些事情都是莫須有的,當時正值武帝晚年,每天都在憂懼死亡,他信以為真,將丞相公孫賀父子和陽石公主都殺了。 (w zQ2Dk
A?0Nm{O;3v
第二件巫蠱案,是由武帝的一個近臣江充引起的。江充在朝擔任治安和警衛安全工作,很得武帝信任。他在宮裏處理警衛事件,連戾太子也不放在眼裏 ,因而得罪了太子,江充並不是沒有私心的人,他顧慮太子一旦登上皇帝寶座不會放過他,恰巧宮中發生了公孫賀父子為蠱加害武帝的事件,江充就假藉這個機會,據說宮中蠱氣很重,影響武帝生命安全,武帝信以為真,把這件事情 交給江充處理,江充果然在戾太子宮中的地道裏掘出一對木偶巫蠱,誣控太子 加害武帝,促武帝早點死去。太子為了自保,將江充殺死後出走,宮中的人就說太子想造反,殺死江充後他逃。後來太子也被迫自殺。 !TcJ)0
iJ|uvPCE
古代社會放蠱的事是有的,但以上兩件事卻是假造出來的。以漢朝發生的 這兩起巫蠱案來看,可知蠱毒害人在中國社會由來已久。 H0cA6I
.ccp
T6kdS]4-
隋宮的蠱亂 /<BI46B\
;GD]dW#
—————————— Ht&YC<X
隋朝宮廷也發生過一次無形的蠱亂。隋代大將軍獨孤迤的家裏,有一個名叫徐阿尼的丫頭,有拜貓鬼的習慣,每天深夜子時,她偷偷的起床,備供品焚香向貓鬼祭拜,(子屬鼠,子時拜貓,暗示以鼠祭貓),她越拜越靈,貓鬼常把別家的財物搬給她。 G]aOHJ:.
獨孤迤還沒有做官的時候,在家閒居,有飲酒的嗜好,他的妻子不肯給錢買酒,獨孤迤只得向徐阿尼討酒。阿尼回答說:「沒有錢買酒。」獨孤迤說:「你為什麼不叫貓鬼到越公家取錢買酒?」阿尼只得暗中祈禱,不到一個時辰,買酒的錢就送到了,獨孤迤就這樣貪而無厭的不斷叫阿尼向貓鬼取錢買酒。 9Gz=lc[!7
HLi%%"'
獨孤迤因內戚關係做官以後,有一天他在花園裏向徐阿尼說:「你叫貓鬼 向獨孤皇后(獨孤迤同父異母的姊姊)說:我家沒有錢,請皇后常常賜錢給我 。」阿尼就照他的話向貓鬼祈禱,貓鬼果然走到隋宮,向獨孤皇后取物。 %N_%JK\{@
x$(f7?s] 1
徐阿尼有一次在宮中一間空房裏,安排一只桌子,桌上置放香粥一盆,湯匙一只,用湯匙敲響了粥盆說:「貓小姐,你快來吃粥。但是你不能住在宮裏 。」她一面叩頭祈禱,口裏唸唸有詞,沒有多久,她的面色鐵青,四肢像是有鬼在牽她,並說:「貓鬼到了。」 BD7Ni^qI$
ft
Wv~Eh
這件事被人向隋文帝(西元589──604年)參了一本;文帝說:這是一種妖怪,下令把徐阿尼趕走,不久獨孤迤被處死刑,他的弟弟向文帝哀求,才免官為庶人,貓鬼也消失了(見隋書獨孤迤傳)。 P1f[%1
wI "U7vr
※宋代管制放蠱的人 h@wgd~X9
|e0`nn=
民間放蠱害人的事,也常在刑事案件中傳到朝廷。宋仁宗慶曆八年(西元一○四八年),仁宗一天翻看福建路(省)奏報朝廷的刑案,發現民間常有人 放蠱害人,仁宗非常難過。又一次在刑事案件中。敘明福州有一個叫林士元的醫生用中藥治療蠱毒,很有效果,仁宗告知近官:可將林士元的治蠱藥方交給宮中的太醫審查,連同太醫們蒐集的治蠱祕方,彙為一編,印成專書,頒發各路,轉發各地民間使用(見續資治通鑑卷四十九)。 +qdEq_m
An/|+r\
宋朝對於民間有過放蠱和養蠱前科的人,管理非常嚴格。太祖乾德二年(西元964年)下令將永州(湖南省零陵縣)養蠱的人三百二十六家移往當地的窮鄉僻壤,不准他們進城(同上書,卷四)。 j*m%*_kO
H" 7u7l
9-m=*|p
明朝發生的放蠱事件 ,"79P/C
h!9ei6
3HK\BS
—————————————— _PR4`C*
蠱除了種類不同外,還有一定的期限。中蠱的人在一定的期限裏,蠱毒就會發作,發作以後,有解藥可以解除,如果超過一定的期限就無藥可救。 6D_D';o
明英宗正統(西元一四三六──一四四九年)間,江蘇省吳江縣的商人周禮從小在外經商,有一年到廣西省思恩府,無意中遇見了一位中年陳姓寡婦,經媒人說合後,周禮答應入贅陳家為贅夫,自此他就在當地落了籍,不久生下一個兒子,光陰荏苒,一晃就是二十多年,他的兒子也有十六歲了。 MnW+25=N
Y\'}a+:@Ph
人到中年以後,想起年輕時候的事,也會有落葉歸根的念頭,他的妻子勸止不住,只好由他去,並叫兒子跟他父親一同回吳江老家瞧瞧,陳氏放了一個蠱給周禮,暗中告知兒子說:「你爸爸肯回來,就為他解蠱。」周禮父子回到吳江故鄉,不到一年,周禮的蠱發作,每天要喝飲水一桶,肚子漲得像水桶大 ,他的兒子向老爸說: (&x['IR
sW8dPw
O
「爸!我們還是回廣西吧!」 13/]DF,S"^
eb$#A _m
「我也想念你的母親,但是生了這個怪病,走不動啊!」 %vi83%$'4
IV)j1
「爸,你這個病我會治。」 S:ztXhif>
BTrn0
「你又不是醫生,你怎麼會治病?」 @pU)_d!pJ
aC)!T
他的兒子照著他母親教他的方法,將他老爸的蠱病治好,周禮的肚子裏吐了一條活的鯽魚,這條鯽魚就是他妻子放給他的蠱。 Wo=jskBrQ
;i:d+!3XwC
y4fdq7i~}9
清朝發生的蠱案 "g8M0[7e3
+^T@sa`[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b
江西省興國縣在清道光年間(西元一八二一年──一八五○年)發生過一件訴蠱的刑案。一戶新遷入境的客家人──趙如瞻,被村民曾起周等五人控訴放蠱害人,這件案子的經過是這樣的: H}g{Cr"Ex
趙如瞻從福建長汀遷到江西興國縣,就獨資開一家油店,雇工人曾起周等五人搾油,除發給工資外,並供給他們午餐。曾起周等五人到工第一天中午用餐後,就覺得肚子很痛,立刻回家請了一個醫生治療。醫生以為他們生的是普通的腹痛,開方服藥,肚子依然痛得死去活來,身體也一天一天的消瘦下來。另有三位過路人經過趙家店門,向他家店伙買桃子吃,他們三人吃下後肚子也痛起來了。 ~61v5@
S|+o-[e8O
曾起周和趙家店裏的傭工吳老六有金錢往來,吳老六一天到曾家向他討回借的錢,曾起周向吳老六說: _zMW=nypdx
k"w"hg&e
「你把我的病治好,我就把借你的錢還給你,如果我的病治不好,甚至死了,你的錢就沒人還了。」 Thit
v|2T%y_
u
「你的病祇有楊老六會醫。楊老六是老闆(指趙如瞻)從長汀帶來的,他有一種解藥可治好你的病。」 q> C'BIr
$iz|\m
吳老六為了討回借款,因而向曾起周說出了祕密,曾就拜託吳老六轉請楊老六給藥治病,並給他一筆錢,楊老六只得偷偷的將解藥交給吳老六,曾起周五人服了解藥,沒有好久就將趙家下的蠱毒從大便裏解出來,解下的蠱長有半寸,白色,蠱的口像針一樣,顏色是青的。 H$4:lH&(
<2qr}K{'A
曾起周的病稍有轉機就迫不及待的向興國縣正堂控告趙如瞻放蠱害人,這件事情才公開出來。當地的醫生陳錫卿並將曾起周等八人的蠱毒治好,他們八人肚裏的蠱並從大便解出。 sD wqH.L
"snw4if
這件放蠱的案子真相大白以後,吳老六、楊老六二人並說出趙如瞻養的蠱,共有瓜蠱、蛇蠱和虫蠱等三種。瓜蠱就是瓜虫,形狀像瓜,大小如一枚棗子。蛇蠱的形狀像蛇。虫蠱比蛇小,數量很多。曾起周等八人中的蠱毒是趙家養的虫蠱,是從水草裏採來的一種草「雞脊柴」造成的。 `PH{syz
?FcAXA/J{
星國縣醫生陳錫卿年輕時在福建長汀縣中過蠱毒,是一個和尚為他治好的。陳錫卿將他本人用過的丹方治療其他患蠱的人。曾起周等八人的蠱毒也是用這個丹方治好的。丹方的內容是:將白頭翁、獨腳蓮、透骨硝三味用水酒和雞煮。再把巴豆搗碎,以酒蒸熟製成藥丸。服前一種藥後,會腹痛如絞的暈過去,然後服用第二種藥丸,蠱就被殺死在腹中而解了出來。 ?6Y?a2 |
y'*K|aTG
P";'jVcR
舊律對蠱之處罰 +K4}Dmg
n.0fVV-A
________________- J/*`7Pd
漢代的法律對於巫蠱的查禁,規定非常嚴格,如: OI*Xt`
一、放蠱人及教令者,棄市。──見周禮秋官的庶氏注:鄭司農引賊律。\n G'A R`"F
二、坐妻為巫蠱,族。──見漢書公孫敖傳。 }pu27F)&
'b{]:Y
三、後坐巫蠱,族。──見漢書趙破奴傳。 [q #\D
S^\Vgi(
後魏也有巫蠱律。古弼傳:「有怨謗之言,其家人告巫蠱,俱伏法」 n7-6-
#
D>tR-
(後魏書)。 9qG6Pb
FJP-y5
隋書規定「厭蠱」為「不通」,隋書鄭議傳: N<injx
)P|),S,;Z
「其婢奏鄭議厭蠱左道,與母別居,為司所劾,由是名。」 |#
2.Q:&
k+pr \d~
隋書獨孤皇后傳:「獨孤皇后異母弟獨孤迤,以貓鬼巫蠱咒詛於后,坐當死。」 QMbOuw
Q$@I"V&G.
隋煬帝時,「有人密告衛昭王楊集咒詛,憲司希旨成其獄,奏楊集惡道,坐當死,天子下公卿議其事,楊素等曰:楊集密懷左道,厭蠱君親,公然咒詛,請論為律。」(衛昭王楊爽傳)煬帝念他是至親,把他免為庶人。 :Fvrs(
x
B_m8{44zM
唐律賊盜律有「造畜蠱毒」的條文: U\*J9
g7W"
一、「造畜蠱毒(謂造合成蠱,堪以害人者)及教令者,絞。」 '(|ofJe!
j#q-^h3H
律疏說:蠱有很多種,是左道旁門的事,無法盡知其中的詳情。有的蠱是集結很多的蟲,放在一個器具裏面,聽由牠們自相殘食,把許多蟲吃完以後,剩下的一個是蛇就是蛇蠱,是蟲就是蟲蠱。 @2 fg~2M1
*CI#+P
律文的造畜,是自造和傳畜的意思,都是毒害別人,也就是自造蠱毒,或是傳畜貓鬼,或教唆他人害人。 DlMW(4(
IB]l1<
二、「造蠱者雖會赦,並同居家口,及教令人亦流三千里。即以蠱毒同居者,被毒之人父母妻妾子孫,不知造蠱情者,不坐。」 %Y*Ndt4
Z@PmM4F@S
律疏說:有人問:被毒的人的父母不知情的,可否放免?假設一例,有一 家親兄弟二人,大房造蠱害二房,二兄弟同屬一個父母,不知他父母能否免罪?答覆是:雖是兄弟相毒,仍然是律文的「被毒之人父母妻妾子孫,不知造蠱情者,不坐。」所以父母不知情是「合原」的。 明律、清律也有限制蠱毒殺人的律文: -C?ZB}`
0^K">
一、「置造、藏畜蠱毒,堪以殺人及教令造畜者,斬。」 UrEs4R1#
dVT$VQg
二、「造畜者,不問已未殺人,財產入官,及同居家口,雖不知情,並流二千里 安置。」 ZX./P0
QE`bSI
三、「若以蠱毒,毒同居人,其被毒之人父母、妻妾、子孫,不知造蠱者,不在 流遠之限。」 _^%,x
q9r[$%G
四、「里長知而不舉,各杖一百,不知者,不坐,造獲者,官給賞銀二十兩。」 x-&@wMqkc
CdjI`
根據清律輯注說:蠱毒的種類很多,以毒蠱合成的,有蛇蠱、鵝蠱、小兒蠱、金蠶蠱等種,以蠱毒人,到期必死,有的期限在數年以後。其中以金蠶蠱最毒,中了這種蠱的人,蠱病發作後就會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