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圖天書
場景變換
秘笈
公開亭
大門
踏入江湖
加入本派
首頁
風雲碑
搜尋
世外桃源
泡泡箱
用戶名
UID
Email
�熱門版塊:
魚雁往返
版務公告
九脈峰
金光論壇
瑤琴巧韻
迎新納緣
錢莊
梅染禪意
涼澄酷夏
正式風格
雨中禪意
盛夏未央
個人資料首頁
編輯個人資料
查看個人資料
好友列表
用戶權限查看
積分管理
積分轉換
特殊組購買
收藏夾
我的主題
基本統計信息
到訪IP統計
管理團隊
管理統計
在線統計
會員排行
版塊排行
帖子排行
個人首頁
我的收藏
好友近況
三十六雨
霹靂論壇
09.04 剑踪及今各人物比较及剧情(剑雪为主)
風如劍、雨如霜,電掠秋雨山河鳴
版務公告
迎新納緣
風花雪月
布布文學
水舞弄花
訊息宣傳
醉顛狂、雨飄紅,血披秋水一色劍
霹靂論壇
金光論壇
神魔論壇
其他布論
滄海遺珠
瑤琴巧韻
舞秋月、佾江風,也是疏狂也任真
文學創作
網路休閒
包羅萬象
世情百態
COS專區
記憶拼圖
難為知己,半生飄零愁是雨;難為手足,一夢吹醒江無雲
管理中心
異度魔界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 帖
復制鏈接
|
瀏覽器收藏
schleier
級別: 俠客
作者資料
發送短消息
加為好友
UID:
52527
精華:
0
發帖:
11
威望:
4 點
銀兩:
60179 兩
蓮花:
352 朵
本命:
王道:
牆頭:
配偶:
座右銘:
注冊時間:
2008-07-26
最後登錄:
2014-06-22
鮮花(
6
)
樓主
發表於: 2008-09-05 03:10
只看樓主
|
小
中
大
09.04 剑踪及今各人物比较及剧情(剑雪为主)
0
写在前面的话:
r &c_4%y
首先,由于本章很长,总共六节约有近六万字,所以吾不得不连楼发表,每节一楼,第五节由于过长分成两楼,希望斑竹谅解
V*kznm
虽然几天前已在pz帖过,但是考虑了很长时间,该不该在三十六雨这再贴一次,毕竟由于建坛时间在霹雳剑踪之前,所以05年那个结局来临的时候,这个坛上已经有很多“时评”了,如今再发这么一篇怕是要在有资历之人面前贻笑大方
,考虑了满久,今天还是下决心发了。。。。
DoTs9w|5
想来这里大多道友都是看繁体文的,本来写的就很长,如果照原样的话怕更多人要眼晕了,所以后面全部文字转换成繁体。。。。
intvlki]be
Wb'*lT0=
/W``LK>;?
目录
=jBL'|k5
第一节, 藺無雙和劍雪無名在四個特點上的比較:執念,淡泊,狂傲,哲思 ——我這腹黑控人生頭一遭被單純的人給打動 (本樓)
=*[, *A
9`,,%vdj
第二節,純在何處——劍雪無名(兼及宵和衛清風):(1樓)
1+FYjh!2t
F94V5_[
第三節,承龍城,開刀戟——中篇魁首霹靂劍蹤 (2樓)
],$6&Cm
1, 劍蹤的特點——格局小,矛盾集中,進度快——如何兼顧劇情和情感
6e&g$R v
2, 論劍蹤雙邪一線上的精彩的懸念設置手法
TVj1C
3, 論以上的懸念設置所産生的效果:戲劇場景涵義厚度翻倍,以及審美感上的“反芻效果”
&8juS,b
第四节, 親情,親人,一蓮托生的性格 (3樓)
4KZSL:A
@#1cx
第五节, “放不下,是你苦,堪不破,是迷障啊!”—— 憶雙邪——執著(本節或許該取名爲Schleier看劍蹤回憶錄,有些地方簡直就是把劍蹤一個一個場面細細捋過來的 = = 從封禪出場直到劍雪死)
dY 6B%V
1, 阿封哥出場——與蝴蝶pk——和北辰胤交談——婆羅寺慘案 (4樓)
=sL(^UISl
2, 劍雪被老秦攔截的搞笑場面——被衆人圍攻——爲朋友擔罪
t0+t9w/fTP
3, 雞蛋裏挑骨頭——雙邪線上編劇天雷到我的兩個地方
T?ZOHH8
4, 對於封禪的不滿之處——自以爲是,名實不符——最終是封禪自己選擇了變成吞佛,犧牲好友嗎?(有點負評的趨勢了,多多擔待)
\v.HG] /u
5, 爲什麽觀衆對於結局會如此糾結——最後結局之前一再出現的機會和光明 (5樓)
'>"`)-
6, 劍雪的最後一戰
]C+eJ0"A
6, 1固執的性格,還是堅定的信念
E]1\iV
6, 2堪不破的友情——但是如果劍雪遇到的第一個朋友,是玄蓮呢?
\8 g.
6, 3最後一戰的編劇和拍攝手法(——原來是超脫地一二三四分析結構,然而寫到最後那幾段,不覺由議論轉爲抒情,感覺都在一個個地復述鏡頭了,此刻我也只能拿老素的一句話來塞責“情之所至,實非得以”,覺得像哭喪的人就把最後那些鏡頭大力拉過吧 = =)
~igRg~k:/
7, 真正的情仇盡空——黑蓮凋零
?UU5hek+m
h#vL5At
(上面這一節很長,是分n天寫成的,而每次回顧這些人物,這些情節,我又幾乎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所以對於人物的感情,和面對劇情的心情,可能在不同小節之間表現得很不統一,忽而又愛,忽而又憎,忽而大慟,忽而又能淡看似的。。。。。但是我現在在做最後一遍修改的時候,也不想將它們統一了,我對於人物的心情,本來就是如此複雜的)
f*UBigk
fdg[{T4:
!Jh*a *I}
第六节, 憶吞佛——我對吞佛的感情像個大鐘擺——第一次認識到了什麽叫“糾結”(這一節並不是原來想寫成的那個樣子,很亂,思維亂跳,只因爲我一路拼死寫到這最後一節的時候,功體實在行將散盡,只剩最後一口真氣護住心脈,實是支援不下去了 = =) (6樓)
Hu[8HzJo
mMn2(
cvn-*Sj
=======================================================
zkuv\kY/Z
=lYvj
第一节, 藺無雙和劍雪無名在四個特點上的比較:執念,淡泊,狂傲,哲思 ——我這腹黑控人生頭一遭被單純的人給打動
b;SFI^
:17ee
在下是雙男本命,劍雪無名和藺無雙,單女本命,練峨眉。以劍邪和藺哥爲本命的道友分開來都有不少,但把這倆同時當本命的,貌似。。。我還沒見著。。。。
N=hSqw[
so,會想到把這兩個人拿在一起比沒什麽理由,只是想看看自己最喜歡的人之間有什麽相同點和不同點而已。
1VR qz5
——這一章主要還是說劍雪,用藺哥在旁邊襯一下,下一章再說藺哥。
YmdsI+DbIu
IJ+O),'
藺無雙和劍雪無名這兩個角色之間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一句話—一個是熟男,一個是赤子;前者身上多體現出理性因素,作風較爲硬派,後者身上多體現出感性因素,作風偏向溫和。
QxP` fKC8
而這兩個角色之間的一些相同之處,也是相當明顯的,一是都深於情,不同處唯前者爲愛情,後者爲友情耳——一句話就是——兩個癡人~(這四個字真該用昆曲念白)。二是,都生性淡泊,既無名利心,亦無世俗俠客之雄心——想起當年發哥版笑傲江湖的主題曲第一句:“那~用爭世上浮~名,世~事似水去無定——”(還有人記得這個旋律嗎?真的很好聽)
,P;8 }yQ
B/kcb(5v
第三,既是這兩個人之間的相同之處,同時也是區別之處,就是在“狂傲”這一點上。藺哥雖只出場短短九集,但他的狂傲,通過對北辰教主的嗆聲:“三招之內不能敗你,藺無雙當場自盡!”已經是一個集中體現,就不多說了;而長期以來,與人交手極爲自持,表現得比較低調的劍雪,若其他江湖中人注意到他的詩號,那卻是“不問頂峰又爲何,俯瞰天穹不是高!”在名戰闖入梅花塢初次撞到這個陌生人的時候聽見他所吟出的這一句。
hB?U5J
K'>P!R:El
關於溫和與狂傲的統一體,劍邪,首先,從他和老秦,和素還真,和六醜廢人,和月無波,和鄧王爺等的對手戲就完全可以看出,他跟人邪一樣,在其他人跟前說的話,做的動作,都是拿著架子,氣場十足,相當冷傲的,並沒看出什麽溫和——如果要說他溫和,那只不過是體現在“不想殺生”的思想上,只不過表現在與別人戰鬥時會留手三分,不願全力以戰這點上——而絕不是表現在他待人接物的態度上
?+5" %4o
s{b0#[
其次,上面說的交手時的自持和低調。。。。。。。也都是劍雪拿著朱厭的時候表現出來的,而就在邪劍朱厭給換成蓮讞之後,劍雪心中無忌,我也沒見著他再留手了。。。。。。對著黑暗之間那一幫子一通盡情劈殺。。。。。估計是以前拿著把劍又一直不能用憋了很久吧。。。。把鬼柞劈四瓣那場看著真爽啊。。。。。。
/<(R
TG""eC!E
霹靂如果要表現人物的狂傲或氣勢常用一種拍攝手法,日漫中也常有這種手法,就是讓一個人一般情況下都閉著眼,遇到個什麽事的時候刷地一下把眼睛睜開,同時把鏡頭猛地一下對著這個人的臉推過去來個特寫 - ___-bbbbb
VGq{y{(
霹靂給不少人物,但是不是所有人物都用過這種鏡頭,而且在使用過這種鏡頭的大俠當中,也不是每一位,都能因這種鏡頭給觀衆留下印象的,像人邪蝴蝶君這種,狂氣很明顯完全露在外面的,而且眼睛形狀狹長的,用這種猛睜眼鏡頭給我印象就不明顯,但是,像劍邪,他使用這種鏡頭,給我印象就很深,因爲有一種反差感,性格的矛盾對立和統一,一個人的雙面性,溫和和狂傲。是溫和是底子,狂傲是外在的氣魄呢,還是溫和是他理智控制自我的結果,而狂傲是本能由心生髮的呢?——平和自佛,狂氣自魔,佛魔同體,一人雙面。
d#x8O4S%i2
H@VBP Q}Q
上面的這種拍攝手法,老拿在人物對敵的時候用,劍邪每每出手之前,本來合著的雙眼倏地一睜,就在同一刻攝像猛然把鏡頭推到臉部近景,與此同時配上黃大中氣十足的“嗯——”的一聲,再緊接著念出“俯瞰天穹不是高!”的詩號,總是極顯氣勢。上面說過,這種鏡頭在其他一些大俠對敵時也都曾用過,並不算多特殊,因此黃大配的那個獨特的中氣十足的聲音,絕對在顯劍邪之“狂傲”上占了首功。
/&y,vkZTT
q>Dr)x)
不僅僅是戰鬥,編劇一直就喜歡讓劍雪老合著兩眼。。。所以遇到個什麽事他就不得不再把眼睛睜開。。。。從名戰闖梅花塢他出場時開始,到被素還真在湖邊找到,到在雪原上被月無波找到,到和封禪再次重逢,到和封禪合戰狂陽地理司,這些場景開始的時候,他往往都是以一個合眼的姿態出場的,讓他常常合著雙眼,是爲了傳達一種淡泊出塵的感覺嗎?正因此猛一睜眼的時候,前後氣勢上的反差給我印象分外強烈。
?h>(&HjWV
zIX}[l4EW~
關於黃大的聲音對人物的性格所起到的表現力,這裏還要插一段——在下有個習慣可能跟大多數道友很不一樣,就是先看劇情文字簡介再去看原劇,有時候甚至會把口白記錄都看過了再去看片子,如此好幾次後就發現,有時候光看口白給人的感覺和看了劇以後的感覺差別還蠻大,然後想到口白並不是就等於編劇的劇本啊 = =,人家劇本裏面還寫著偶的動作,表情,說話的語氣呢,這些一加上,那個味兒往往就不是單純的口白文字給在下帶來的了——
Y9lbf_51
K6PC&+x
當初劍蹤剛入手的時候,聽別人說裏面封禪來了這麽一句:“從今以後吾就是你的天。”當時就把我給雷到了(我抗雷能力比較低= =),在下比較反感BL,而這句看著實在不像同性朋友之間說的。。。。。(各位自問一下會對朋友說這個伐?),就算是異性,我也十分反感這種霸道強勢——反正那一刻,對封禪,劍雪的胃口一下子全掃了。。。覺得不符合我心目中理想的朋友之間互動的方式——覺得封禪太霸道,劍雪又太“面”
4AG&z,[
(當時我還以爲他聽了封禪那話馬上非常感動,無語地接受了= = )
l,~ N~?
`UzCq06rJ1
後來知道了上文,哦,前面封禪問劍雪說爲何無名,又說名字是天所給的入世的表徵,劍雪說天不容,然後封禪接著順下來說了那句,意思是天不容你我能容你,入世的表徵由我來給你,並不是說要劍雪把他當老天一樣地遵從膜拜——聯繫上下文口白意思一看對封禪感覺好一點兒了。
RMs1{64:
dqK
——然後接著才看了原劇,封禪問劍雪其名之時,劍雪雙目一睜:“劍邪。”那個睜眼的氣勢,配上黃大當時的語氣,並不是,在下原來由口白記錄上,平平淡淡的“劍邪”二字給在下産生的“溫吞”的印象,而是一種驕傲淩厲的感覺。(之所以看口白的時候會有錯誤的臆想,也是因爲真正認識雙邪之前,先聽了太多人用“雪寶”這種軟和的稱呼。。。我一度很反感這個稱呼= =)
}VJ hw*s
k_.j%
然後“天不容吧”四字,也並非如吾看口白的時候所以爲的,那種外露的無奈,和傷感,而多少又是帶著一種狂態氣勢,同時身形一頓,舉手指天,劍雪因爲是男高音,而且似乎有時會使用一些特效,産生略帶回聲的效果,所以他幾乎所有念白都給人一種中氣充沛,氣勢十足的感覺,並不局限於上面說的眼睜眼閉的鏡頭——而後封哥說我爲你取名那句話,單從語氣上來說相對比較低調——這也跟封哥比起劍雪是低音有關——總之沒我原來想的那麽強霸霸的。
Z:}2F^6
封禪話剛落音,劍雪又是雙目驀然一睜“哈?狂妄無據!”,睜眼一刻時雙睛再射淩厲之光,到這裏真的佩服攝影師,一個木偶,眼睛都是畫上去的,他居然能給拍出眼神來,這真是我沒看布袋戲的時候做夢都想不到的,每當攝影師從不同的角度取鏡,再配上不同的光照,就拍出不同眼神,在不同場合下,有時候溫柔得像清澈的湖水,有時候又淩厲得像湖冰,而且那種溫和與淩厲給人的觀感上的差距,真的讓人難以相信這是畫在木偶臉上的一雙實際上完全不會變的眼睛,倒好像瞳仁是活著的,是真人之眼一樣,雙目驀地一睜“哈!?狂妄無據!”聲音高亢,中氣充沛,尾音重重頓挫,在直指封禪之狂時,也顯露出其本人之狂,那個在內心亦是“俯瞰天穹不是高”的劍邪。
d3\l9R{}
dzk?Zg
當然,封禪和劍雪的狂傲無疑還是有區別的,除了上面所說的,封禪的狂氣完全外露之外,如果要再細分一下的話,應該說:封禪偏向於狂,劍雪偏向於傲。
b_"V%<I
T!O3(
總之是說。。。有時候單看被摘錄下來的對白,給吾的感覺,會和真的看了片子以後差別滿大,偶的動作和黃大的配音對於人物形象的塑造真的很重要。(衆:廢話。。。。。= = )
rUJSzLy
&nY2u-Q
現在說到第四點,就是熟男和赤子。
tL 9e~>,`
藺無雙,劍雪無名,同爲癡人,同爲淡泊之人,同爲高傲之人,一個深通人情,在兩次陷入單相思關係的時候均“理性思想指導行動”地,高度理智地處理了自己與對方之間的關係;一個初涉人世,完全是一個“純摯”的存在體,情感一被引動便忘我投入,這兩隻相似的地方非常相似,不同的地方反差也很大。
!{|yAt9kP
然而人皆有雙面,不然不成其爲複雜生動的人物形象。下一章會著重談談藺哥,這一章還是主要說劍雪無名。
q@=#`746e
劍雪是對立矛盾的統一體:正如上面所說,是溫和和狂傲的對立統一體,而同時又是哲思和單純的對立統一體。現在網上“爲什麽”好像已經變成他的標誌了= =,再加上“雪寶”這個稱呼,由這兩個標誌得來的第一印象可能很多人感覺就是那種小孩子吧 = =,然則他的這種單純,既是孩子的單純,又不是孩子的單純。
Yru1@/;
2*cKFv{
怎麽說,尼采的《查拉斯圖特拉如是說》中屢次拿查拉斯圖特拉比做孩子,哲學家和孩子之間有一個相同之處——小孩子因爲還沒有經歷成長的種種生活瑣事,而不會思考這些問題,哲學家也同樣不會去執著於這些地方,但是哲學家之所以不去執著於這些問題,原因卻和孩子不同,他並非沒有經歷這些東西,而是因爲種種生活瑣事,在他們看來可能都是浮光掠影,他們只想直入世界的本質,明白世界究竟爲何而存——因爲在他們看來,這世上存在的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的,而一定要探究其之所以會存在的理由
H#d! `
::h02,y;1%
——尼采借由點出哲學家與孩子之間某個相同之處,即不執著於生活之事,說明哲學家就是赤子,總是直入這個世界的本源,常人所以爲很重要的那些生活之事,在他們看來也許反倒是小事,而常人所認爲無關緊要的小事,一片花,一片葉,他們也許會認爲中間蘊含著和這個世界本質相通的道理而思索不已,就像“火爲什麽叫火”這種有關於事物名稱的意義的問題,劍雪無名也就是這樣的一種單純感,一種帶有赤子之心,直奔世界本質而去的單純感,而不是真得像小孩一無所知。。。。
hJL0M!
他的單純,並不是無知的單純,而是恰恰和他的理性思維緊密不可分地結合在一起。
.<|4PG
N"Nd$4
很喜歡雙邪之間的對話模式,從中可一窺以上所說的這種性格特徵。
fn"jYSy
劍雪屢次向封禪發問“爲什麽”,並不是因爲他真的子一無所知——與其說他想聽封禪的所謂“教導”,想要封禪告訴他答案,倒不如說,他只是想借助這種對話方式,來進行自我思索,同時也引著對方不由自主地跟他一塊兒思索,甚至可以說他是爲了先引對方說出一個答案,在進而和對方辯論。這正是那個好思辨,也善辯論的鳩磐神子——一個集哲學思辯與童真心態二者于一身的成人,而不是一個心中空空的小孩。
)SZ,J-H08w
劍雪:火,爲什麽叫火
,t,65@3+b
封禪:這麽簡單的問題,就跟我爲什麽叫一劍封禪一樣
97@?QI}
劍雪:嗯——所以到底是爲什麽 (用發問的方式引起對話,引起二人對於“事物名稱的意義”的思索,對於“世人所賦予的代表這個事物的符號,和事物的本質之間,有無必然聯繫”的思索)
R^w >aZoJ
封禪:你是找茬還是真不懂 (封禪不能理解劍雪爲什麽糾纏於這些早已被他,被一劍封禪,當成這個世界“理所當然的存在”而接受的東西)
/Gu2@m[r
劍雪:我爲什麽要故意
J}`$WL:
封禪:有時候你的心智非常返璞歸真 (返璞歸真,一返字,一歸字,再加上“有時候”一詞,即意味劍雪平日並非如此——如果他是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是如此,那就真是心智爲小孩了,從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只不過是在想要探討這一類問題時,才會“返”於“璞”,“歸”於“真”,這更接近於一個針對某個特定問題會表現出盎然趣味的成人,而並非一個小孩)
ROiX=i
劍雪:爲什麽
nJ`a1L{N
封禪:因爲一堆的問什麽,是小孩童的專門科,問得大人不知怎樣回答 (封哥不理解劍雪)
[(ib9_`A'1
劍雪:所以爲什麽 (他的性格的確是很拗,很“執”,這點倒是像小孩)
tfU3 6PR
封禪:爲什麽啊,這個爲什麽,就因爲名字是賦予價值性與實際性的存在,只是一種順理成
pzp"NKxi
章的證明吧
?^A:~"~
(封禪也不由自主地開始思考“名稱”與“實質”之間的關係了,然而這時候他簡單地想“只不過是順理成章的證明吧”)
[A/+tv
劍雪:證明什麽?
LR?#H)$
封禪:確實存在於這個世間的證明 (進一步的問題,引起回答者進一步的思考)
r}M4()9L
劍雪:嗯——
$ }bC$?^
封禪:但是
=1B&d[3;
劍雪:但是什麽?
xaaxj
封禪:沒名字也不代表不存在
w9h5f
劍雪:爲什麽
"k@/Z7=
封禪:沒名字是代表新生命,新的存在,新的不可預知,
Cjb p-
劍雪:哦——?
]=$ay0HC
封禪:看世間的人事物,不可執著于表面化的意義,
d-2I_ )9
(在劍雪的一連串追問下,封禪自己也情不自禁地開始了一連串的思考,在無意識中他也踏入了對名字意義的追問,表面化的意義,名字的意義,“吞佛”,“封禪”的意義,這是誰對誰的影響,誰對誰的改變呢,看起來是劍雪提問,封禪回答,實則是劍雪引著封禪去思考,後面梅花塢重逢時,還是封禪被鬼柞師差點逼成吞佛之後,他總會不禁就回想起昔日劍雪的話)
43]&SXprH
(而對劍雪來說,一連串的問題,一連串的回答,然而卻始終看不到發問者本人對於對方的回答給出任何認可,說明他並不是想要將對方的回答當作答案來接受,只是用於作爲自己思索的一種參考,並一步步地將對方帶到某個地方——這個是那個曾與一蓮托生在靈山常日辯論並引起高僧惺惺相惜之情的鳩磐神子)
<%5uzlp
F?4'>ZW
劍雪:那你爲何執著于吞佛童子!(封禪一時啞然)劍雪: ——戳中你的矛盾了!
@"5u~o')@v
(劍雪把封禪引到這個地方,開始反攻了)
`I<|*vW u
, |B\[0p
封禪:哼!——因爲名字的宿命,他叫吞佛童子,我叫一劍封禪,我注定要去消滅他。
f}uCiV!?v
劍雪:真的嗎?
mTbPzZ4
封禪:假的,因爲名字結下的仇,是很普通又很平凡的根無底。
!ry+ r!"
劍雪:吞佛,封禪,注定的殊途同歸 (針對封禪的回答,拿出自己的意見)
PQay sdb
封禪:什麽意思
HAdm,
劍雪:沒什麽意思,莫名想到的 (禪宗所說的“頓悟”?)
M57(,#g
封禪:人邪,劍邪的稱號,說不定才是殊途同歸 (二人開始一來一往了)
c9k,Dc
。。。中間省略幾句廢話
Y'R1\Go-
封禪:對小事執著,對要事反而隨便,你到底在意什麽。(劍雪爲什麽會如此,就是前面所說的,覺得俗世之事皆是過眼煙雲,想直接奔向生命的本身吧)
t)+dW~g
劍雪:生命存在的意義。
j3F=P
封禪:太微妙的事情,就跟火爲什麽叫火一樣複雜 (他剛一落音吾就想,你剛才不是說簡單嗎?接下來劍雪馬上也說了 = =)
4h(Hy&1C
劍雪:複雜?你剛才不是說很簡單嗎? (再次抓住矛盾)
v#G ^W
封禪:不同的心情,就有不同的意義。 劍雪:所以你現在的心情很複雜
34+}u,=
封禪:現在的心情很微妙,微妙得如同眼前之火,火焰,就是呈現微妙的自然産物,你看
6<6_W#
他是火,炎熱,熾烈,但在火的根底,是冷淡,無溫度的藍色洪焰,火,是名詞,又是形容
mK4A/bsE
詞,風火,焦灼,又熱切,又興奮,有憤怒,有熱情,有燃燒,有兵器,有族繁不及被載的
K.Ir+SB
詞,都是關於火的各種意義。
sP!qv"u
(封哥開始滔滔不絕了,他也陷入思考當中了)
Aed"J5[a
劍雪:所以你想向我解釋什麽?
0:p#%Nvg
封禪:抛棄名字的枷鎖,你就能得到新的生命意義 (封禪現在並沒有意識到,這句話,說得恰恰不就是他自己嗎?)
a#=-Aj-
b.+\qaR
篝火旁詢問事物名稱意義的這個場景,讓我感到的並不是一個小孩在那想要大人告訴他答案,卻讓我想到《蘇格拉底對話錄》中的那個蘇格拉底,詢問每一個他遇到的人爲什麽,然而這種行爲卻絕對不是因爲蘇格拉底真的一無所知,準備對對方的回答像學生對老師那樣全盤接受——而在於用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的問題,來帶著回答問話的對方思索,要一直把對方拉到一個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引得對方露出矛盾,然後猛地一個反問,殺一個回馬槍,反讓答問者啞口無言——由此,他和對方一起,向著真正的,也許永遠不能企及的“生命意義”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去。
,)G,[ih
rG6/h'!|
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對話和思索中,劍雪自己不斷地追尋著生命的意義,而當他得出了結論之後,就像在他們在梅花塢久別重逢的那次一樣,對封禪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RB!E>]
“——記得我曾問過你的生死意義嗎?你的生死意義,是暴力之論,我的生死意義,就是以劍邪,劍雪這個身份活下去。”
biD7(AK
“——過去不可追,未來不可期,曾經盲目追求過去與未來的你我,只是江湖囂浪中的傻人。你曾經教過我一件事,名字,只是證明曾經存在,吞佛童子可以成爲曾經的過去,劍雪才是現在的存在。再思考思考,吞佛童子對你的意義到底是什麽,再會了,拋棄名字的枷鎖,就會找到新的生命意義,拋開一切吧。”
V}?5=f'
2}-W@R
劍雪不待封禪反應,消失在梅林深處,只留下站在原地的封禪惘然仰首向天,喃喃道:“爲什麽,這次輪到我想問爲什麽了。”
T~Cd=s(T"
b :00w["
然而,劍雪的言語之間所表現出的理性,與藺無雙對人表現的理性到底不同,前者帶禪機,仿佛是天然渾成——由他的思索産生的這些言語,更接近東方哲學當中的“頓悟”所生,一句點到,再無過多的說明,留下很大的餘地給聽話者用自己的想象去補充,留有很大的解釋空間。神到,意到,留白,正是中國傳統詩書畫的特點。
511q\w M
U$}]zaB
而藺無雙的理性的語言表現形式——“心動總是無來由,至於情動,則是由於日久的相處和欣賞而促成,朋友和知己,是人生路上不變的伴侶,你可願成爲藺無雙的朋友。”——大白話解釋得清清楚楚,仿佛是用工筆把他的想法的輪廓的每一根線條都勾勒出來,決無留給赤雲染或觀衆做第二想象的空間。這是西方的理性,邏輯清楚,意指明確而單一,每一個地方都講到,不給你做他想的餘地。
7_,X9^z
HYS7=[hv6
二人一方面同長於理性,另一方面又表現出東方佛門的理性和西方邏輯的理性之間的明顯區別。
5o*x?P!$
9)qx0
——在遇到霹靂之前,我得發誓我這輩子從來也沒在小說漫畫電影當中喜歡過“善良,單純”的正面人物——注意,這可不是說我沒喜歡過好人,而是說我喜歡的好人,也都是不那麽“正”的,要麽就帶點小壞帶點小痞,要麽就很有心機,會算人的那種,拿日漫來舉例吧,《封神演義》的太公望,《SD》裏頭仙道等,或者乾脆就喜歡上反角,譬如《hunter*hunter》裏頭幻影旅團那種——單純的?以往我壓根兒也不多看一眼——我就好這一口,對我們這種人有個稱呼叫做腹黑控。照理說,在進入霹靂的時候,我應該依著我不良的本性,順理成章地把XX,XX以及XX(哈哈,這幾位名字省略)等人納入第一本命旗下,然而卻萬萬沒想到,霹靂卻讓腹黑的代言人們,在我心裏頭這塊方寸之地頭一遭退居了二本。在前面那兩位不知不覺中變成我的雙男本之後,我突然一下驚覺到——靠!我破格了!
<Coh &g_
w# ['{GL
霹靂,劍蹤,劍雪無名,讓我這腹黑控首次陣腳大亂,丟盔卸甲,因爲我以前從來不知道,也的確從來沒見過,一個“單純”的人物形象,也可以被刻畫得這麽生動,這是霹靂帶給我的第一個“第一次”(後面又接著發現在下還有好幾個“第一次”都給了霹靂哇)。
jiat5
;_!;D#:
當我揚帆渡過腹黑的大海,卻在一條清澈的小溪面前翻船。我深知像我們這種腹黑控,在動漫迷中有很多很多,這次我栽了,心甘情願,那些繼續平安向前揚帆遠航的同志們,走好!也許有一天,也許有一天,在賞遍了腹黑群花(=v=)之後,你的心門也會在另一個地方,被另一個單純的人打開。
[ 此貼被schleier在2008-09-04 19:22重新編輯 ]
頂端
回復
引用
分享
schleier
級別: 俠客
作者資料
發送短消息
加為好友
UID:
52527
精華:
0
發帖:
11
威望:
4 點
銀兩:
60179 兩
蓮花:
352 朵
本命:
王道:
牆頭:
配偶:
座右銘:
注冊時間:
2008-07-26
最後登錄:
2014-06-22
鮮花(
6
)
1樓
發表於: 2008-09-05 03:11
只看該作者
|
小
中
大
2. 純——劍雪無名(兼及宵和衛清風):
W;1Hyk
d%<Uh(+:
說到這個單純啊,以往文學或動漫給我造成的“性格單純的男角”的印象主要分爲兩種,第一種就是日漫,港漫中的典型,想到什麽沒?對,小強男主角,頭腦裏面只有一根筋,高喊正義,屢揍不死——也就是熱血單純型的,這例子也不用我舉了吧。
4H'9y3dk
J;qHw[6
第二種就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典型,書生男主角,正人君子,而且喜歡講大道理,說起來一套一套的,實踐中卻不頂啥用,看著清高,耿直,又挺酸,挺迂腐——這第二種類型,要是運氣不好的話,小說中免不了給市井俗人捉弄嘲笑,運氣好的話,就能感動一個跟他一樣單純的小姐,或是一個覺得他過於單純的妖精——也就是書生單純型的——在日漫中也有這種類型的變體,就是一男豬,剛才說了咱中國古典小說裏不一般都是書生麽,這裏到了日本現代漫畫就設定爲一在校高中生了,善良,老實,性格特面,要幹啥事都不行,偏偏一堆或彪悍或風流的姐姐也不知道爲什麽就全都圍著他轉——也就是麵團包子單純型的。
_\[Zr.y
/)|*Vzu
就是上面這麽三種傳統的單純人物形象:小強單純型,書生單純型,和麵團包子單純型,導致我對單純的人老也提不起興趣來,就是倆字兒,無感,有時候還會很煩。
}Vt5].TA
| .PLfc;
然後我看到了霹靂。
+f+\uObi:
"ey~w=B$M
霹靂史上的男角當中,熱血型的很多,腹黑型的很多,野心型的很多,但是單純型的就特少,太彌足珍貴了。以前一提到“單純”,估計大家想到的馬上就是:劍雪無名,宵,法門無名這三個人。基於法門的壯漢無名不管怎麽看都是燕歸人那型的,要類比也該拿他去跟燕子類比,這裏就不說他了。
?wmr~j
E|No$QO)
然後劍雪和宵。
sGV%O=9?2
在還沒去瞭解劇情之前,因爲耳朵裏面老是聽到x寶,x寶這種軟綿綿的稱呼。。。我還以爲這又是一個麵團,又是一個白癡,心裏頭又開始煩了。因爲我討厭“軟趴趴”的弱勢型人物,而“寶寶”這兩字實在很容易讓我想到一種很“面”的人物類型,小孩子啦,軟弱啦,什麽都不懂啦,要人保護啦,所以有一度,我很討厭這個容易給人造成誤導的稱呼。
hI"I#(*jA%
然則,關於性格,這兩個人實在都說不上“軟弱”,劍雪的狂傲在上一節已經分析了,而宵在戰鬥之時更是一種非常冷硬的風格。
419t"1b
il*bsnwpZv
再來關於“單純”和“多問”,在這點上兩個人的共同之處在於無心機,相異之處在於,第一,劍雪的多問,正如上一節所說得那樣,問了之後又不接受對方的解釋,反而倒打回馬槍,感覺其發問的目的是想拿著對方的矛盾跟對方辯論。。。跟封禪是這樣,跟守門僧也是這樣,純粹一種邏輯思辨的樂趣。。。。是想要跟對方一來一往地“論道”。
`jP6;i
*-2u0%
——篝火邊,封禪道:“執著是苦,一旦放開,萬般皆休”劍雪道:“你亦是執著之人。”封禪:“我是淪落凡間的邪。”劍雪出語:“正亦非正,邪亦非邪,不垢不淨,是無三界返。”——禪機對答,一來一往,正如黃大旁白:“廟寺旁的簡單閒談,是江湖中的一點悠然”。
xX}vxhN
——鴻蓮寺問法一段,更是如此:
C6GYhG]
守門僧甲:“魔物竟敢侵擾聖地。”
\OOj]gAe
守門僧乙:“佛徒,你因何在此徘徊。”
K{N#^L!
劍邪:“如何是魔,怎樣是佛?”
Hq=RtW2
甲:“捨身鍾的聲音,便是魔的真相。”
D9JT)a
乙:“捨身鍾的聲音,便是佛的憑據。”
>zXw4=J
劍邪右足向前踏出一步,鐘聲止息:“鐘聲停了——是魔非魔?是佛爲魔,是魔是魔?——是鐘聲誤。”
!IP[C?(nB
二守門僧揮動棍棒作威嚇狀:
NX$$4<A1
甲:“舍生棍下求答案!”
JrO2"S
乙:“打殺棒中說分明——!”
PZQ}G*p3
劍邪:“棍是答案,棒中分明,棍棒若毀——真相不存?”(以及後面的N多回合。。。)
y!!p:3
koe&7\ _@
——而宵的多問,往往是真地想讓對方告訴他“是什麽”,這個純白的孩子,渴望從這個無盡的大千世界中,像海綿吸水一樣盡情地吸取一切知識。
Q9{%
Z?X ^7<
第二,劍雪是沒心機,有心防,對待除封禪之外的其他任何人,可曾看他表現出面對封禪時那樣一種“爲什麽”的開放性的姿態?在面對北辰胤的時候,素還真的時候,六醜的時候,月無波的時候,儘管他明明知道對方不是壞人,但是他說話仍然非常有保留,防人之心甚重,尤其是和素素在湖邊對答的那場,顯得完全像是一個非常老成的江湖俠客,和那些有心計的人物在走跳江湖時會說的言語,並沒什麽差別——相比起來倒是老素的態度顯得更爲開放,更爲誠摯坦率,劍邪說話倒是處處拿著一幅防老素的架勢,難道素還真回去會跟六醜說,我見過他了,他單純得象個小孩嗎?
IeE+h-3p
W&)OiZN
同樣和六醜的對手戲也是,六醜幫他治好傷後,這傢夥一點沒表現出好奇心,好問心就更別提了,一句“一命一情,來日償還”轉身就走,六醜騎著張大石桌唰唰唰地跟在後面——“咱們曾經交過手你沒印象了嗎。。。我還記得朱厭劍。。。交個朋友。。。你我有緣。。。。你欲往何方。。。你怎麽不關心人邪。。。。and so on。。。so on。。。。”(突然想到大話西遊:“你叫什麽名字,你住在哪里,你尚有父母親人嗎。。。。”)
wC;N*0Th
Es1Yx\/:
而宵,則是既無心機,也沒多少防人之心,對於姥無豔,殷末簫,吞佛,傲峰的二哥,策馬天下等n人,他皆會表現出“是什麽”的姿態。從這個角度來說,宵更像一個孩子,比劍雪容易接近的多,因爲只要他人也對他表現出開放的姿態,對他好,他的“是什麽”就會普遍地對著他人發出。最近,拜江山上傲峰給他一支棒棒糖他就接了(還好沒馬上就吃),說明他實在沒什麽防人之心。而換成劍雪。。。我很難想象他會接。。。。他在除封禪之外的其他人面前我覺得一直都很成人狀。。。。
VMsAT3^w
)N<>L/R
沒心機,有求知欲,宵跟劍雪也就這麽兩個相像,但仍然很不相同的地方,其他就更是兩個人物,然而,在宵說話的時候,還是不能不驀然讓在下心中一動,當時我簡直差點的就移情了,我非常理解吞佛那個時候的感受。。。。
.F&\xa{
WnU"&XZ
不久前又新出了一個單純的角色,衛小弟,首先說明一下,我們這裏只討論前期衛小弟,就以絕淩笙之死爲分界線,因爲後期衛小弟的形象實在還不完整。
pJ1GB
從來也沒有人拿衛小弟和宵或劍雪進行比較,他和後兩者的單純,給人感覺很不一樣,並不僅僅是他不問“爲什麽”的問題。
4>gkXfTF
=]E;wWC
前期衛清風的單純,就類似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傳統書生型男主角,一方面他很單純,另一方面他又已經形成了一套很單純的理論體系,並且主動排拒外界(如絕淩笙)與他不同的理念的影響——這是他的單純,和劍雪和宵的單純的關鍵不同之處,後兩者都是一種開放型的單純,隨時準備接受外來的訊息。而衛清風是一種封閉型的單純,一種自以爲自己已經很圓滿完足的單純,非付上一人的死作爲代價,不足以讓他打開自己的思想體系接受外來的觀念。
R2-OT5Ej
JuKj
第二點不同就是他們單純的地方不同,那兩個心地單純,然而對他們所行走的江湖中的生死法則,卻由於生於江湖的劍者的本能,而了然於心——生贏死輸
t :sKvJ
——這一點宵從一開始就很有本能的自覺,不用說了,而“不願殺生”的劍雪,在被北辰胤率領的衆夜梟再加上老素,六醜,太瘦生圍攻時,爲破重圍也還是出朱厭,夜梟屍橫遍野,說明他還是有個底線的。。。。。有善念,但是也知道把握輕重。。。。。後面把朱厭換了蓮讞之後,對鬼柞師,對陰無獨陽有偶,闖黑暗之間,基本就毫無顧忌拔劍開殺了。。。。。。而這兩隻在生死之事上所表現出來的老道,又和他們在面對世情時那澄澈透明,一塵不染的心形成鮮明對照。
3L/>=I{5
^3F[^#"
衛清風的單純,恰恰相反,相信他若是聽到劍邪或宵的一些問話,應該會覺得這類問題很簡單就可以概括,驚訝於他們爲何不斷思索糾纏於此吧——那些被憑空“抛”到這世間來的赤子,對著這個世界提出的問題,衛同學,作爲一個在和千千萬萬平凡的人家一樣的人家中正常地長大了十八年的孩子,聽了一定會很驚訝,覺得根本沒有必要思考,因爲對他而言這世上存在的一切都已經是既定的東西,被視爲理所當然的存在,像“事物名稱的意義何在”這類近似于探討世界本原的問題,或者他會覺得很無聊吧。——劍邪和宵的單純是他沒有的單純,赤子的單純不是書生的單純。
esWgYAc3{
+(QGlRd
衛清風,他的單純在哪?——恰恰在那兩個都很瞭解的地方,就是江湖生死。他不懂這個,在這上頭不知輕重,間接導致了另一個人的死。在一個以江湖武林爲背景的世界中,這種會拖累別人的單純可不討我喜歡。(哎,突然想起無數日漫女主啊)
[-=PK\ B
:;#Kg_bz
——從對這三隻的比較,我現在發現了,原來我一直以來並不是煩單純的人,只是煩把單純表現的不對我胃口的人而已——偏偏以前在其他的作品中碰到的大都是這類角色——直到霹靂,我才認識到了原來單純的人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表現,也可以寫得這麽豐富,這麽動人。
z{7&=$
J+kxb"#d
so,與其他倆人相比,對衛小弟比較無感,原因呢,第一就是,我對他。。。看著太眼熟。。。印象中傳統的二大“單純”形象之一,古典小說中的小秀才形象,許仙啦什麽。。。(要放在近代武俠就是書生俠客形象)。
ym{?vY h
第二原因呢,就是剛才講的,他單純的不是地方,雖然說這麽講有點硬拗,但是跟劍雪相比之下,一個是因爲自己的純最後把自己給坑死了,一個是因爲自己的純最後把別人給坑死了,這兩種不同的結果麽。。。導致這兩個人物最後給我的印象區別就大了——雖然衛小弟的偶頭做得實在很水而且還很有特點——有道友說他像荻神官和蘭漪章袤君的兒子。。。是像。。。可是我還是不喜歡他,絕大姐的死。。。。。“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j"7 z
Ul)2A
上面說的是前期,至於他出來以後,我不知道編劇會把他塑造成什麽樣——師九如嗎?老師是謙謙君子風,我也很喜歡,但是再出一雷同之人便無意思了。那麽,如果編劇既要以他進去之前的書生性格本質爲基礎,又要塑造出一個不僅與傳統書生俠客形象有別,而且還與師九如的形象有別的人物——以便給觀衆留下一個“此人自成一體”的印象——在下以爲,要做到這一點,難度頗高,編劇有法子創新嗎?我們作爲觀衆,也只好拭目以待。
頂端
回復
引用
分享
schleier
級別: 俠客
作者資料
發送短消息
加為好友
UID:
52527
精華:
0
發帖:
11
威望:
4 點
銀兩:
60179 兩
蓮花:
352 朵
本命:
王道:
牆頭:
配偶:
座右銘:
注冊時間:
2008-07-26
最後登錄:
2014-06-22
鮮花(
6
)
2樓
發表於: 2008-09-05 03:12
只看該作者
|
小
中
大
第三节, 承龍城,開刀戟——中篇魁首霹靂劍蹤
v[q2OWcL
No=Ig-It
劍蹤到刀二這三部,是我心中整個霹靂史的一段高峰,雙邪出於劍蹤沒於劍蹤,蝶月的全部戲份基本集中在這三部,少艾出在劍蹤沒在刀二,吞佛在這三部度過了他魔界戰神的最輝煌的歲月,整個魔界群星燦爛的時代就是在這裏。玄宗也自此出場。從劍蹤以降,是整個霹靂的一個新篇章,鋪開了往下迄今爲止九個劇集洋洋灑灑的道魔大鬥法這條主線,神三,神三,異度魔界即將永遠離我們而去,這條三年前由劍蹤開啓的長線現在就要結束了。霹靂又將迎來一個怎樣的全新局面呢。
a]>gDDF
(_^g:>)Cs
1,劍蹤的特點——格局小,矛盾集中,進度快——如何兼顧情節和情感
V<$g^Vb
1Thr74M
劍蹤只有短短三十集,封禪第四集才出場,劍雪名義上號稱第一集出場,實際上就是第一集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裏露了一小臉,然後一直到第九集才出來,第二十八集就退場,兩人在一起演對手戲的時間實際上最多不過二十集,而且同時還有蝶月,北域五人組,北隅皇朝,北武林三玄音的故事要並進,所以實際上給雙邪的戲份是很有限的。。。。要在這麽點兒大的敍事空間內,充分展現自上一次道魔大戰後吞佛被一蓮托生拐騙以來,雙邪這麽多年的情感,並且讓觀衆從心理上能夠充分感受到這兩個人的確感情很深,由於戲份有限,我覺得挺有難度。
nU-.a5
<UQaRI[55
霹靂裏面的不死系人物,譬如素素和小釵,大家都是從很久以前看著他們的友情經過很多劇集一點一滴發展到今天的,所以對這份感情很能體會,劍子和龍宿,也有整整的兩個劇集去表現他們之間的友情。但是對於雙邪而言,卻沒有那麽多戲份給你把他們的交往一點一滴敍述過來,比起釵素,劍龍,慕羽,草達這幾對朋友檔,雙邪的戲份真是少得可憐——劍蹤開篇的時候,劇情已經馬上就要進入赦生之道開啓了,二人馬上就要面臨最後的矛盾了,那麽怎麽樣能讓觀衆從心理上確實感受到,在這之前,這兩個人的友情有深厚的積累呢?——編劇在這裏不得不用插敍的手法,一邊用一條明線表現現在的故事,一邊用一條暗線表現過去的故事。
-v'7;L0K
KJo[!|.
也就是在雙邪各自獨處時,讓他們不斷回憶,即,一邊兒寫眼下雙邪在中原正道和黑暗勢力的兩下夾擊下做出的種種反應——把劇情線往前推,一邊兒回憶他們過往的交往——把友情線往前推,這樣雙線平行進展,在一倍的劇情時間裏講雙份的故事——把他們的過去精撿了“初會和取名”,“篝火邊探討生與死的意義,事物名稱的意義”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片斷集中表現,完了,來個雙邪重逢——二人之間的淵源,和眼前這個山雨欲來的局面,就在二人的一個重逢裏一下子合上了,過去的歲月一下子被連接到了現在。
@NWjYHM[`
;nyV)+t+a
爾後,二人又有數次分別,在每次分別的時間裏,編劇還是會安排他們繼續回憶過往,一邊推進現在臺面上的這條情節線,讓這兩人該幹嘛還幹嘛,一邊繼續補完他們過去的那條情感線,瞅空就插回憶精撿片斷,把他們以前的相遇,相識,相知,終於補完了——即使已經到了封禪完全變成吞佛之前,他還有回憶過去圓教村的片斷——可以說,雙邪一線從開始到最後一直就是兩條複綫並進,一條明線是現在,先是破金銀後是佛魔相爭,一條暗線是過去,是對友情的追溯,等到明線佛魔相爭要進入最後一戰的最高潮時,也正是回憶的暗線追溯完全,追溯到了最初的原點——圓教村的時候,雙邪之間那種“逢卿者我,逢我者卿”的情誼被完全補完的時候,情節線,和情感線的高潮,在最後一戰的時刻交並到了一處,雙線合流,整個劇情被推上高峰。
QXY-?0RO#
.]6_
沒辦法,給這對朋友表現的時間太短,非用複綫,不足以在一方面要推情節的同時,又兼顧對人物的情感表現。事實證明編劇做的還是滿成功的。
A,ttn5Sh?
p+SFeUp
劍蹤是重點打情節牌,懸疑牌的,第一集開始就是山雨欲來之勢,鄧王爺一乘轎子到處巡遊,正道人人自危,一上來情節就很緊,喜歡,把我一下子就拉入戲了。
-==@7*x!Z
&W:Wv,3
第一,整個劍蹤情節一直十分緊,每集都如風行水上,毫無拖戲之感,第二,劍蹤的攤子收得很小,格局緊,雖然劇情線同樣有好幾條——雙邪,蝶月,五人組,三玄音,劍子六醜他們正道——但幾條線相互之間始終糾結的比較緊,牽一條而其餘皆動;我喜歡這種佈局。相比之下,有些劇集。。。。幾條劇情線滿天胡地的鋪開來,相互之間聯繫很鬆散,一條線砍了對其他線沒大影響,或者就通過一個什麽神器挂上關係的。。。。
kSv?p1\@&P
>*(4evU
然而,好就好在,劍蹤在重點打情節牌的同時,竟然能做到絲毫沒顯得忽視抒情成分,雙邪的友情,蝶月的愛情,都能排進霹靂最動人的友情和愛情之列。
1_%jDMYH
|}b~ss^
——從人物來說,劍蹤這部劇集裏頭,臺面上的人物相當少,但是每個都很有厚度,也就是說別看人物不多,幾乎都是腕,如果以出場總人數爲分母,人氣人物爲分子,所有劇集都按這麽一除的話,就能看出劍蹤的星光度絕對算是很密集的,基本上有名字的人都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只要出一個人物就不是白出的——我個人比較嘎意這種,不喜歡那種劇集——臺面上有無數組織,n多人物,但是很多人你都是聽到名字後對他性格感覺很模糊的那種。
zNofI$U
dE!{=u(!i
2,論劍蹤雙邪一線上的精彩的懸念設置手法——誰才是吞佛
\j !JRD+j
$,otW2:)
我一直以爲,只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懸念才算精彩,所謂“意料之外”,就是編劇通過種種假像,種種暗示,有意把觀衆往某個“虛假的真相”上去誤導,而且把一半以上的人誤導成功,所謂“情理之中”,就是等到最後包袱一抖出來之後,觀衆在大驚之餘回顧,發現這樣的發展基於人物性格完全合情合理。
\u?z:mV
而劍蹤雙邪一線上的懸念設置——誰才是吞佛——就完全符合這一點。
2hdi)C,7Y
zDeh#
到了劍蹤半中央,當包括老素在內的所有人都把劍雪當成吞佛童子逼戰的時候,作爲一個事先看了後面劇情的觀衆,我當時心裏面。。。那委屈的。。。真是覺得特冤。我先看了結局了,所以我不知道那些一直按順序從前往後看下去的道友們,當時認爲誰是吞佛呢?劍雪或是封禪?在劍蹤演到一半,封禪正氣凜然地要跟“今生唯一的朋友也是唯一的仇人”打一場“宿命之戰”的時候?我估計當時大部分人都會相信就是劍雪吧。
dRTtDH"%
IE.JIi^w
畢竟吧,第一,兩個人當中,那個表面善良純潔的人,實際上卻是潛藏著瘋狂人格的那個人,而表面上性格冷硬不怕殺人的人,實際上卻反倒不是那幕後黑手——這簡直是影視作品中一個用到白爛的套路(熟吧?最近的霹靂不就使用了幾次麽?)——所以出於思維慣性,可能很多觀衆當時也覺著看起來善良溫和的劍雪是吞佛,而出手狂妄的封禪反而不會是;
4SCb9|/Q
{\[u2{
第二,編劇在戲中還有刻意鋪墊,就在雙邪打完鄧王爺後,在他倆的對話當中,先借封禪之口說劍雪一會兒象小孩,一會兒又很老成,然後劍雪介面說這是雙重人格,很正常。對於被這段話留下印象的觀衆來說,可能會認爲這段對話是編劇給的一個伏筆,而劍雪最後會來一個人格覺醒什麽的變成吞佛。
+6@".<
Yxz(g]
第三,
28JWQ%-
從劍雪的表現來說,在中原正道衆人和封禪大義凜然的質問下,不僅從來沒看到劍雪有分辯的意向,反倒對封禪說自己就是吞佛——但是,如果只不斷強調“我就是吞佛”,其他一個字不說,觀衆可能還會覺得這人不一定是真的,因爲一眼看上去就像有難言之隱的樣子——那曉得,他還特別有條理地跟封禪說自己雖然是吞佛,不過那是自己的過去,現在的自己就是劍雪,不會再變成吞佛,那麽,如果吞佛童子不再出現,難道你就不能放棄追殺吞佛嗎?——他並不是簡單地說“我就是!我就是!”,而是解釋得還挺像的,估計觀衆也都要相信這個人確實是吞佛,是個雙重人格的傢夥了。
jo{[*]Oa
v/=O:SM}
而從封禪的表現來說,在劍雪被中原正道圍逼,朱厭半出鞘震退衆人那一段之後,太瘦生找上封禪,凜然質問他爲何不殺劍邪,咱們就看封禪在那裏心理在朋友和仇人,友情和責任之間極爲認真地鬥爭了半天——由於n多通俗電視劇和小說中的套路給觀衆形成的習慣性思維,呵呵,如果用重筆描寫某人在正義和私情之間進行心理鬥爭,還跟別人探討半天到底正義重要還是友情重要,很容易讓觀衆出於習慣,感到——編劇寫了這麽長長一大段的正義和友情之間的心理鬥爭和探討,正預示著,後文封禪在劍邪也即吞佛濫殺無辜的情形逼迫下,終於決心爲了正義與朋友pk的這種情節——誰曉得編劇偏偏打破了俗套。
/f~V(DK
B;9X{"
當時萬萬想不到的是,認真地思考“大義”與“友情”孰取孰舍這個問題的封禪,最後反倒變成了被這個問題取捨的物件,讓封禪與太瘦生二人之間在“友情”與“身爲朋友的義務究竟爲何”這一點上尤其嚴肅的你來我往的探討,最後反倒成爲了對劍雪的映照——伏筆麽?前後兩相映照之下——有意思
:$."x '
LL|$M;S
第四, 劍蹤開篇詩的最後一句,“。。。封禪劍雪恨相逢”。。。基於開篇詩本身是官方預言,起碼,觀衆早都知道,封禪劍雪最終肯定會有宿命一戰,而朱厭又在劇集中通過n人之口敲定爲吞佛童子禦用之物——這樣我估計誰在看到中間的時候也不會想到以前居然有過二人換劍這種事吧——畢竟霹靂這麽多年下來,把自己打的劍送人的有,把劍當遺物留給朋友的有,但是換劍這個段子——好像還沒用過——事情發生前,片外的觀衆,正像片中人一蓮托生他萬萬想不到後來會有這種事一樣,也想不到後來會有這種情節走向,然而在事情發生後,觀衆再回頭從封禪劍雪二人的性格和交情一想,卻又覺得他們換劍順理成章,完全可以理解——“總是能在意料之外,卻又總是能在情理之中”——現實生活中的突發情況往往不正是這樣的嗎?——這才是絕妙的情節設置呢。
EpSVHD:*
EL$l . v
第五, 而劍蹤的片尾曲中,製片人有意識地截取的正是最後雪落禪聲一戰中,劍雪從空中一劍刺穿封禪的那個鏡頭,但是前面吞佛變成封禪,後面封禪又變回吞佛就有意沒放,呵呵,在下相信製片在片尾曲中這個狡猾的鏡頭選用,對於劍蹤只看到半中間的觀衆的判斷絕對是有影響的。估計都以爲最後是劍雪入魔一劍把封禪給捅了吧。
-'3~Y 2#
unKTa*U^q
由於以上提到的這五點,在劍蹤演到半中間,當片中人物都懷疑吞佛是劍雪的第二個人格的時候,我估計戲外起碼也有一半的觀衆也一樣這麽認爲,甚至,應該說絕大多數人都會這麽認爲吧。直到陰無獨陽有偶見人邪,才使得人邪也成爲吞佛疑似物件之一,而湖畔白蓮會寒梅,借老素之口說出劍雪不像吞佛, 又使觀衆也跟著把劍邪身上的懷疑卸了一點,這個時候分別猜人劍雙邪的觀衆我估計應該是對半,觀衆被吊在中間了。
eE5U|y)_
<iVn!P
劍蹤把觀衆一直吊在那裏,在封禪和劍雪當中猜來猜去,第二十集抖出包袱,對於很多相信吞佛就是劍雪潛伏的人格的觀衆來說,無異于心理上的一個反跌——由反跌産生了審美上的趣味,由反跌而帶來了對劇中人物更深的感慨。
fvK):eCo
\E1[ /
一部劇集,在情節的設置上,一開始故意通過各種方式給觀衆以誤導,讓所有的人都相信某種“真相”,結果最後包袱一抖,一個反跌,然而,我們回頭一想,卻又覺得劇中確實到處都有蛛絲馬迹在暗示真正的真相,最後真實的結局的確顯得順理成章——回過頭來再一看自己當初看到劇半當中時的心理,不禁感慨萬分,回味無窮——這樣才是真正的精彩劇情,才是真正講故事的功力。
RhIRCN9
E7@0,9AU
不像某些。。。一開頭屍身上印章就顯示是你幹的。。。觀衆都看到了。。。也都感覺是。。。演到最後也的確就是這個真相。。。沒勁。。。
Gh}sk-Xk=
[t/7hx"2t
3, 論以上的懸念設置所産生的效果:戲劇場景涵義厚度翻倍,以及審美感上的“反芻效果”
z}&w7O#
!4TMgM
劍蹤裏面雙邪很多對話場景,我喜歡,一個原因就是拜上面的精彩的懸念設置之功所賜——也就是說因爲隨著劇情的進展,隨著懸念的破解——原來劍雪早就知道封禪是吞佛!——那一段段明明已經過去了的對話,竟然能夠讓人一遍,兩遍,再三遍回頭品味,因爲事先的懸念把觀衆成功地地吊在了那裏,就注定了這些對話場景絕對不是第一遍就能把所有意思都看出來,而每一遍回味,都會體會到新的涵義,感受到雙邪性格的又一層,帶來新的一重審美感。
BC0SSR@e
(4=NKtA^G
比較中意這種,能夠讓人隨著情節的進展一再回頭品位的對話,顯得劇情很有厚度。在劍蹤的雙邪這條線上,這一類有厚度的文戲十分密集。
[F{q.mZj
反觀之,某些劇集裏的某些劇情線上的對話,看起來也說得比較含蓄,但是那些隱含之意被觀衆第一遍就看穿,或是看第一遍的時候,就能把人物雖然沒有說白但是實際想表達的意思猜到八九不離十,以後再也沒什麽“惘然回首,原來如此!”的感覺。這種文戲,我就覺得很一般。。。。
q66!xhp;?
TOmq2*,/
在二十集圓教村慘案的真相大白于觀衆面前之前,雙邪之間一共有過四次涉及人生意義,自我,吞佛童子的對話,兩場並肩作戰的武戲,一次人邪與太瘦生之間關於“情義兩難”的對話。
ovJwor
下面挑幾段對話場景來闡述一下這種懸念抖開之後産生的“反芻”的審美效果。
]FV,}EZ
$?RxmWsP
在我第一次看這些對手戲之前,雖然已經知道劍雪不是吞佛,但是卻一直以爲,劍雪也和其他人一樣誤以爲自己是吞佛。
gFlUMfKh
對他已經曉得自己不是吞佛,而同時又知道封禪是吞佛這點,當時在下並不知道。所以當第二十集出現的時候,當我明白了劍雪心裏一直以來就完全清楚自己不是吞佛,當我明白了劍雪一直以來就知道吞佛童子就是封禪的時候,以前所有雙邪對手戲的場景驀然間在腦海裏電影一樣一幕幕地迅速拉過。
CUIT)mF:
這些對手戲,這兩個人當初的話語後面的背景驟然爲之一變,劍雪的苦心一明——吾當下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於是不能不驀然回首,眼中二人昔日那些對話的涵義和味道也變得不一樣了。並且發現二人的性格,劍雪其實不是第一遍看的時候感受到的那個劍雪,封禪也不完全是第一遍看的時候感受到的那個封禪。
?IRp3H
KY 085Fvs
而對於一開始不看劇透嚴格按順序看下去的觀衆,對於連吞佛不是劍雪這一點也不清楚的觀衆,由於第一遍看的時候比吾更不明真相,想必明瞭真相之後這種心理上的“反跌”,應該比吾更加強烈吧。
2VObj7F
OSACH0h
1, 冰風嶺對話的反芻效果
A'Q=DoE
=_~bSEqyRI
陰無獨陽有偶見過人邪後,劍邪來到冰風嶺,“吞佛對你有何意義——好生思量——”,開啓了雙邪之間又一段關於人生存之意義何爲的經典對話。人生存之意義,是在對自己的過去的探求?對自己的未來的渴望?還是在於好好活在當下?在於對另一個人的追逐?還是在信守此刻的自身?
^W!w~g+
——初次看這段的時候,由於我以爲,劍雪是真地誤把自己當成吞佛童子,所以第一遍觀感是:劍雪要求封禪放棄對於吞佛的追殺,一方面的原因,自然是因爲希望朋友能活在當下,走自己的人生,然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卻也是由於相信自己是吞佛,因而憂心忡忡地委婉勸說封禪能放棄追殺吞佛——出於自危之心而勸說封禪——說白了就是有點自私。
a&oz<4oT
<sdC#j
封禪說劍雪不可能是吞佛,劍雪隨即接道:“吾是劍雪,吞佛不在,做你自己,可麽?”
Z,~Bz@5`"
封禪合目向後靠到石上說道:“人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人,有每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人與人越是親近,越會發現出寂寞的距離,你,知道嗎?”
BPRhGG|9j
NQb!?w
第一遍,看到的有:劍雪爲自己可能是吞佛而憂心忡忡,並因此認爲自己是吞佛,而要求封禪放棄對吞佛的追殺,雖然可以理解,但未免心胸顯得自私,性格也顯得軟弱。而封禪最後的那一句話,則是明白人對心中迷惑的劍雪所說的明白之言。
JBzRL"|
`-Yo$b;:
第二遍,恍然:原來劍雪的字字句句,無不是在說封禪。被蒙在鼓裏的是封禪。他那句當時聽起來頭頭是道的“明白之言”,也因爲不明真相而顯得有些變味了。
#r{`Iv?nn
{|dU|h
“你總是這樣,有話不直說。” “又要逃避了。”——當時也確實是覺得劍雪不痛快,然而到了第二十集,真相一揭,驀然回首間,以前我眼中劍雪仿佛是爲自己唉聲歎氣,千方百計暗示封禪放棄吞佛的,顯得自憐又自私的種種言論,一下子感覺全都變了。昔日冰風嶺上這一對話場景裏,不管是劇情,還是人物性格,都紛紛呈現出了一層新的涵義。
DVNx\t
%&EDh2w>
朋友不坦白跟你說你就是吞佛,而遠打周折,指山說磨,借自己是吞佛爲名,數次質問你會如何對一個過去身份爲吞佛的朋友,難道不正是希望你能大膽直面“吞佛居然是自己最重要的朋友的過去”這個矛盾,大膽直面“我們現在的人生和過去的仇恨”之間存在巨大的矛盾這個問題,並進而了悟好好過現在的生活比昔日的仇恨更重要這個道理嗎?
PeCU V6
4-ijuqjN
劍雪不惜拿著自己作幌子,在你也在所有人跟前說自己是吞佛,第一,在所有人跟前保護了你的安全,第二,是讓你去面對現實人生和過往的仇恨之間的矛盾,第三,是給你自己心理上一個緩衝,不至於讓你面對一個更爲勁爆的消息。——然而,如你連朋友是吞佛都無法面對,選擇逃避這個矛盾,那又如何相信你能面對“自己是吞佛”與“仇人是吞佛”的這個矛盾呢?難道他一直不說實話,在你的眼中是“說話不痛快”,是錯誤的決定嗎?
>v1E;-ZA
+-8u09-F
如果你真有能力面對這一矛盾,並且按最理想的方式解決這一矛盾,下決心活在現在,放棄過去,爲自己,而不是爲吞佛而活,不再在江湖上無休止地追逐吞佛,或者根本就不會被黑暗之間那些衰人發現你的身份,你們到現在還是兩個浪迹天涯自由自在的浪人。
c;RB!`9"
g$=y#<2?
劍雪說自己是吞佛的時候是在賭,他應該也相信,封禪不會殺他,所以他以爲,他希望,封禪會在面對這一矛盾所帶來的衝擊的時候,驟然了悟到,自己在當下的生活,比起過往的仇恨更加重要,但是他當然不能絕對肯定封禪不會殺他,所以他是在賭,爲了封禪,他押了這一把。他的心理一定是,最好的結果是封禪終於能爲了朋友之情而放下仇恨,壞的結果就是封禪真下手殺了自己,同時也結束了封禪從心理上對吞佛不停的追逐。
r7dvj#^
"Yh[-[,
但是出乎劍雪意料之外的是,他從封禪那裏得到的竟然是在上面這兩個結果之外的另一個結果——即,封禪在這個問題上既不是選擇a,也不是選擇b,而居然是連這個問題本身都不願意去面對,而是採用了——“我的朋友肯定不是吞佛,所以我仍然要追殺吞佛”這一心理策略來把這個矛盾回避掉了,在冰風嶺上他對劍雪說“又要逃避了”,當時他是自以爲是地認爲,劍雪不能面對問題,當時我也以爲,劍雪因爲覺得自己是吞佛就要求封禪放棄追殺吞佛,想逃避開關於吞佛的問題,多少有些自私——然而到二十集時,回頭再看,到底心理上屢屢“又要逃避”的那個人是誰呢?
.Y@)3
m5Q?g8
“生命的意義,吞佛童子的意義,對你哪一個才是最重要?你到現在還悟不出嗎?”
#~ikR.-+Eq
封禪不答,顧左右而言他,說地理司的掌氣給你受傷很重咱們去琉璃仙境醫治,劍雪:“不要轉移話題。”封禪再次說先去琉璃仙境,等你好了咱們再談,劍雪:“逃避不能解決問題,這是我的領悟。”
$inpiO|s
封禪:“領悟也要有命,走啦。” ——再次轉移話題。。。。= =
'ju
吞佛童子與我們此刻的存在之間的矛盾——劍雪無數次跟封禪強調這個矛盾——封禪就無數次地逃避這個矛盾,一心“選擇相信”,他的仇人絕對是和他們倆的存在都毫無關係的一個人。
i^Ba?r;*
既然你連他是吞佛都不能接受,連“朋友是吞佛”和“仇人是吞佛”這其間的矛盾都不敢直面,那麽他決定不讓你直面“自己是吞佛”和“仇人是吞佛”這個矛盾,也就是你所謂的“有什麽話總是不直說”,也不算錯誤的做法吧。
s>d /9 b
——更何況,當他真的像你所希望的那樣,“有話直說”告訴你你自己是吞佛童子後,你的反應呢?先是暴躁不信,到鴻蓮寺後心中焦慮矛盾不已,鬥爭了幾分鐘之後乾脆刷地一下子變成了吞佛,再也沒變回來。——這是否說明原來你處處要求對方“有話直說”,是對自己的心理能力估計過強了?
|ji={
xRTr<j0s
當吾終於恍然劍雪一番苦心,回頭再看那時候封禪對於這樣的劍雪的態度,說劍雪說話不痛快了,又是說劍雪惹他生氣了,又是說劍雪逃避了——對封禪的感覺降了,對劍雪的感覺又升溫了。
o>3g<-ul
_6Ex}`fyJ
2, 爲何不出劍?——兩場武戲的反芻審美感
gOk<pRcTb=
_dg2i|yP<
2.1 打鄧王爺——爲何不出劍—一雙重包袱的使用,一個帶著兩層面具的真相
I $5*Puy#
N.j?:
——劍雪在兩次跟封禪聯手對付鄧王爺和東方鼎立地理司的時候,兩次都不出劍,當時把我那給急的,特別是聽到老鄧哈哈大笑說:“不出劍的劍邪對吾而言如同廢物”這句話的時候。
d-cK`pSB
劍雪始終不出劍,封禪納悶,戲外的觀衆也覺得蹊蹺。
OfSy_#aEK
事後,劍雪跟著封禪到冰風嶺,二人對話中有:
/Ah|Po
——劍雪:“殺業過多,於身有損。”——封禪:“這是你不殺生的理由。”——劍雪:“是不如針對單一目標。”——封禪:“這是你阻止我追鄧王爺的原因。”
T3-8AUCK8?
fJjtrvNy)
——上面兩人的這種對話方式,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編劇借由封禪的話來說明,這就是劍雪不出劍的理由——沒想到理由背後還有真相
ch^tq",1>
——這樣的戲劇效果就是:一場武戲結束,大家心中存下了一層迷霧,爲什麽他始終抵死不拔劍,後面,在文戲場景下,籍由兩人的交談,給出了“殺業於身有損,多殺無益”的解釋,於是一層迷霧揭開了,觀衆以爲後面就是真實的存在了,因爲戲劇中是很少有一個懸念揭一次後,過了很久才讓觀衆驚覺異前的那個還不是真,還要再揭一次的,於是這個“爲何不出劍”的疑問就被當成已經作了解釋了而被撂下了,然而誰想得到,這個真相居然還就真帶著兩層面具呢?
m{~p(sQL
到了二十集,借著劍雪回憶圓教村慘案這茬,編劇往回伸出了老長一隻手去,一直到在我們心中已經蓋棺論定的“因爲過度善良所以不出劍”這個“解釋”上,刷地一揭,觀衆才驚覺原來這還是一層假臉啊,就像那個誰,面具下面還有面膜啊,再下面才是真的哩。
>Ei-Spy>Xl
Wix/Az
難道演戲不應該正是如此嗎?一個戲中人當時能瞞過另一個戲中人的手法,難道不應該也在同時瞞過戲外的觀衆嗎?讓觀衆也和被瞞的那個人物一樣以爲,某個假像才是真正的真相,然後過一個時候,又和那個被瞞的人一樣吃驚地發現,另外還有一個真正的真相,這樣才有意思。
ao@"j}c
——而如果當觀衆和另一個戲中人看見的都是一樣的東西,編劇讓另一個戲中人傻傻的受騙,觀衆卻能把騙局看的一清二楚,這就只能說施計者和受計者的智商都要低於一般人了,對於一樁施計者和受計者的智商都明顯低於一般人的所謂“懸念”,我是沒有興趣的。
S6J7^'h
d|nJp-%V
現在說說這種“雙層面具”的手法給我造成的對人物性格的“反芻”感受吧——
?2;gmZd7
y093-
在戰鬥之後當第一層“僞真象”被劍雪闡述的時候,這個理由對我而言從邏輯上能夠理解,說白了就是剛才說的“不分青紅皂白都堅持不殺”咯,然而正如前面所說的,這種理由所折射出的“白癡聖母”性格是我很不能接受的
8SG*7[T7
——第一我想你自己都快被打死了,你還擔心一出劍是否會殺了對方?也太不會審時度勢了吧。第二,在文藝作品中我一向不喜歡聖潔到過於誇張的人物——在人情所能理解的範圍之內的犧牲精神,譬如爲了朋友親人愛人寧可自己死,對這種人我很感動,但已經超出了一般人情的犧牲精神,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寧可在一個跟自己沒任何關係的惡人跟前做綿羊束手待斃,也不肯殺了他,對這種太假的人我是很反感的,因爲我覺得他沒一般人的人性。
AqD)2O{VO
~Sr`Tlp
——不過因爲在看到這兩場武戲之前已經喜歡上了劍雪,所以還不至於因他不出劍這個行爲就馬上討厭起他來,但是仍然覺得,這個舉動實在是跟我以前討厭的“白癡聖母+軟趴趴麵團子單純型”人物有點像啊。。。
w]BZgF.
)\iOwA
所以第一遍看劇的時候,看到打完老鄧之後封禪的反應,真的覺得劍雪很對不起封禪,特別是看到封禪身子一晃,一口血吐出來,我心裏面啊。。。。作爲劍雪的粉絲都要替他感到很不好意思了,你的確是壞事啊,劍雪——覺得封禪的反應真的是十分厚道了。打完鄧王爺,聖劍入鞘後,一開始把眼睛閉著,沒說話(我估計他當時要瘋掉了),劍雪說你受傷了,他才道:“劍不出放著生銹嗎?”吐出一口血之後,劍雪又說“你受傷了。”他也就說了句:“問你啊。”就走了。
c[/h7!/aH
q. %[!O
後來又覺得,他是怕自己會變成吞佛才不出劍,但是我心理就是:你被素還真他們圍攻的時候不是用朱厭了嗎,也沒什麽問題嘛,反正看他死不出劍把我給急的。在那之前,還從來沒看封禪什麽時候被打到吐血的,哎,心疼。
{5ujKQOcR
DOr()X
——然而,等到真正的包袱被一抖出來——原來劍雪不是死擰著“不殺”這兩個字,也不是怕自己變成吞佛,是怕封禪變成吞佛才死不出劍啊,怪不得在自己一個人對付老素等人的時候,被四人合攻逼緊了就用了,跟封禪聯手對敵的時候,就被打到死都就是不出。。。。
;:w?&4
kF09t5Lr
回望兩場武戲,原來他並非是有“我寧可自己被打死了吧我也不殺惡人”這種情商極低讓我不屑的執拗,而是有著“爲了好友不變成吞佛童子寧可自己重傷也不出劍”這種在人情之內的令我感動的堅持。而事後他又能把這一理由在封禪跟前守口如瓶,即使是在面對封禪對於他不出劍的不滿的時候,他也不把真實的理由顯露分毫,封禪完全沒有看出來,作爲觀衆的我當時也完全沒有看出來真相所在。
5#v
r%*UU4xvB
一回顧前面那劇情,我第一個新的反應,就是我當時那種心態對不起劍雪,特別是回想起,封禪哼了一聲拔腳走了,劍雪一聲歎息:“唉”,跟上去了——黃大每每給劍雪配的這個“唉”的聲音都很傳神,無言,卻傳遞了多少有言的東西,一種透入肺腑的無奈,一種心裏有話卻說不出,不能說出,無法說出的歎息
GzJ("RE0)v
——回想起封禪拔腳走後劍雪當時那“唉”的一聲,吾又是心疼啊——前頭第一遍看的時候,由於思想裏面先入爲主“他是堅持不殺生才不拔劍”,心已被遮罩了,對這聲“唉”所表現出的情緒感覺就比較麻木啊——得知第二層真相後,再一回顧封禪當時的反應:劍雪:“我有我的理由。”封禪:“理由理由我聽煩了”——我又有種拿個茶杯上去猛敲封禪的頭的衝動。。。。。
|j[=uS
JN9 W:X.
這就是雙重懸念的巧妙運用,使一場戲卻能讓觀衆反芻兩次吧。
8=]R6[,fD
5`$.GV
相比之下,某個案子。。。。萬具小寶寶的屍身才剛一被發現,某組織的大姐頭在戲裏面連出鏡都還沒出鏡的時候。。。。戲外的觀衆就已經覺得某組織是某兇殺案的作者了。。。。然後就這麽毫無懸念地看下去。。。。嗯,等到某山洞一開,遍地那啥,果然,情節發展跟兩個月前猜得真是一丁點都不差。
$"+ahS<?tC
同樣是懸疑案,比比懸念設置。。。。。比比情節跌宕。。。。。比比對觀衆智商的挑戰。。。。
t@a2@dX|
yq3i=RB(
然而包袱抖出來之後,之前的場場戲的厚度增加的方向,並非都是朝著第一次的感覺的反面。在封禪說了理由他聽煩了之後,接下來的那句話卻馬上又是:“人死了你還保得住朱厭嗎?”那種關心的態度又一下子出來了。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覺封禪好好,然而包袱抖出來之後對封禪的好感也不因此而下降
eiL ;
——黃大的語氣,總讓我覺得封禪在不滿劍雪不出劍的時候,關心的態度是始終大於抱怨的態度的——正因爲他在確實不知真正的理由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對劍雪表現出如此的態度,作爲朋友而言才顯得十分可貴吧。
yQ33JQr
A4}6hG#
2.2 與東方鼎立,地理司之戰和湖邊對談
Cf-R?gn]
Gw"H#9J}T
打完東方鼎立,地理司後,受傷的兩人在湖邊,封禪:“劍雪。”劍雪:“何事?”——“你被人打得這麽淒慘,爲什麽你還堅持不出劍?”劍雪只道:“問得好,我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那個時候,真是覺得:劍雪太死心眼兒了,非要拘泥於“不殺”到如此地步嗎?連拔劍都不敢拔劍?太死腦筋了吧,“善”的也過頭了吧?真是小孩子的執拗。——然而卻聽不出來封禪的口氣有責怪的意思,我只聽出了疑惑和擔心——當時我覺得封哥真好啊。
*c\:ogd
] ~;x$Z)
(——黃大配音的時候情緒拿得好,就像上面這句話“爲什麽你還不拔劍”,如果換個語氣來說,可能同一句話給人的感覺就很不一樣了,可以說成很不爽的那種語氣,那種暗示著“就是因爲你不拔劍所以我們輸掉了”的語氣——然後由這句話表現出來的封哥這個人給我的印象也就很不一樣了
TFX*kk&R
——而黃大在那一場的表演給人的感覺是,封禪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往“都怪你不拔劍,搞得我們這樣”這方面去想,在他說這句話的心理動機中,完全是對劍雪的關心占了壓倒性,再帶些微的奇怪之情——哎,所以,說過很多次很喜歡黃大配的封禪的聲音啊,光看口白文字的話,完全不能準確地感受到人物的情緒和性格)
n[jyhBf\W
l;4},N
接下來再過兩集,知道了封禪是吞佛,而且在圓教村因爲拿到了朱厭而變成了吞佛——上面湖邊對話所呈現出來的意義又刷地翻新了,原來劍雪並不是因爲像過於善良的白癡一樣拘泥于“不殺生”,並不是因爲不識輕重才不拔劍,正相反,他是太識輕重了,他是因爲深知不能讓封禪變成吞佛啊
n'<FH<x
——而這一用心,他一點都沒讓封禪看出來。當封禪問他爲何不拔劍,他道“我也不知道。”第一遍看這段的時候,我還真以爲,是他在自己“不殺生”的意念和地理司等人的逼殺這個現實矛盾之間迷惑了才這麽說。
[B}$U|V0
p[E}:kak_-
然而在吾知道真相後,腦子裏面重播這段的感覺則是:他不僅不是迷惑,正相反是非常清楚爲什麽不能拔劍——而他不得不對封禪說“問得好,我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而上面的這所有一切,在當時的湖邊,從劍雪的表現中分毫也沒透露出來,正如在這之前的兩段對話:初次重逢,以及打鄧王爺之前二人在冰風嶺的談話,他有哪一次讓封禪看出來一丁點兒封禪就是吞佛呢?有哪一次讓旁觀者看出來一丁點封禪就是吞佛呢?——外在毫無破綻,正是內在心性之堅的表現。
Z J:h]
這不是因爲“我也不知道”,因爲出於迷惑才不拔劍,正相反是出於清楚才不拔劍,戰鬥之時,他並非是心中糊塗,而是太清楚了。
LwpO_/qV
Z.a`S~U
還好,還好,當時在封禪不理解爲什麽劍雪不拔劍的時候,他毫無責怪的話語,只是一種平靜的語氣,一種平靜的疑惑,帶著對朋友的擔心和關懷。雖然後面劇情抛出了劍雪爲何不拔劍的真相,然而當時湖邊封禪所表現出的對他的這份友情,在我的眼中,相信也同樣在劍雪的心中,絕對絕對不因此而就掉價了。
S#IlWU
[.M<h^xrB
——也就是說,在真相揭曉,原來那些對話的背景爲之一換之後,並非,那些場景當時所傳達給人的所有的感覺,此刻都在吾眼中改變了,並非,過往那些對話當時所展示出來的他們的性格,此刻都在吾心中改變了。
VdrqbZ
——上面所說的,懸念一個包袱抖出來,使得此前每一場戲的含義厚度都翻了倍,不僅是指涵義的厚度朝著兩個相反的方向加厚,也指朝著一個相同的方向再加厚。——那麽在第二次回顧間,向著同方向又再次深化了的感受是什麽呢?——友情。
6,nws5dh
0n5{Wr$
“說你不是,便不是。你是在篝火邊,吹奏葉笛的無名劍者,你是劍雪,是吾給你入世名字的劍雪。”——雖然劍雪早已明白自己不是吞佛,封禪這段話令人感動之處卻絲毫無損,雖然懸念揭開之後吾知道了劍雪並不是把自己誤以爲是吞佛,封禪這段話仍是一樣令我感動——溫暖,誠摯的語氣,給吾打下了深深的確信感——如果劍雪真的是吞佛,封禪也會說出一模一樣的話——相信這段話正是帶著這樣的意義,深刻在劍雪心中。它對於劍雪的價值,又豈因他自己實際上並不是吞佛而改變呢?
Pr |u_^
sW'SR
就在人邪一字一句說出這段話的時候,背後《荒人邪影》的音樂忽然顯得清拔起來,襯著黃大深沈的聲音,更是格外優美感人——淒清的雪地,溫暖的篝火,兩名劍者雪地上的“荒人邪影”,想來,封禪這樣的一段話,一方面使劍雪再一次無奈,一方面,又更使劍雪決心,繼續爲他假冒吞佛之名,決不放棄他吧。
2!Bjs?K<bv
他當時聽到封禪這一番話的時候,可是想:“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示之。”?
\'z&7;px
Nj8 `<Sl
局是假,情卻真,劍雪所感受到的,是在他所造的假局勢之下的來自封禪的真友情——在假局中,在劍雪爲吞佛童子的形勢下,封禪是如此待劍雪,而在真局中,在封禪爲吞佛童子的形勢下,劍雪也正是如此待封禪。
D6cqON0a.
A4Dj4n0
還有上文講到“狂傲”時說的,打東方鼎立地理司那時,封禪爲了讓劍雪拔劍而說的那一番話,雖然事後知道了,劍雪不拔劍,並非是死教條拘泥於“不殺”,而是因爲不能讓封禪變成吞佛,然而那一番話所表現出來的封禪對於劍雪的友情,卻絕不因此而掉價,決不因此而失色。
C&Nga `J
gi26Dtk(h
雙邪重逢之後,二人間所有互動的場景,當吾第一遍按順序看下去的時候,當吾以爲劍雪真的以爲他自己是吞佛的時候,覺得每一個場景,那一段段對話都是封禪在教劍雪這道理那道理,然而,等到了第二十集知道圓教村慘案的真相後,當吾終於知道劍雪早就明白自己不是而封禪才是吞佛的時候,恍然回首,再看之前雙邪的每一場戲,卻無處不是劍雪在提點封禪。
T06BrX
“你的未來由你掌握,何必受困於一個名字。”“如果你夠堅持,你夠自我,離開江湖,你就能找到自己,控制自己。”
y|sU-O2}Dl
“生命的意義,吞佛童子的意義,對你哪一個才是最重要?你到現在還悟不出嗎?”
:A+nmz!z
A 9I5
劍雪的稱號是“一個尋找過去的人”,封禪的稱號是“一個尋找未來的人”,然而實際上,是誰一直糾纏於自己的過去,又是誰最終能決定放下過去,活在現在,向往未來呢?又是一個反跌。
ulY8$jB
$yd "bJK
真相一揭,使得過往二十集中雙邪四次對話後面的背景爲之一換,過往二十集中n場戲的涵義在編劇這一手之下竟然又深一層——同一場戲,傳達的意義便就此翻爲兩倍,巧妙的劇情安排。
N~c Y~a
呼,打住,關於劍蹤中,雙邪這一條線的劇情設置所引起的吾的“兩遍審美感”就說到這裏,這些具有“雙重效果”的場景所呈現出來的兩個人物的心性,上面闡述了一部分以作爲分析情節線的輔助,而且好像已經滑手滑到脫離了針對佈局的分析,在那講了一大堆的人物,汗,剩下的在第五節講人物的時候再提吧。
*V@>E2@
f{s}[p~
M1{ru~Z9
劍蹤本身是一個承上啓下的劇集,是一個過渡性的存在,劍蹤進入第十集後,雙邪一線開始成爲主線,借著這條線,霹靂的劇情,從中原正道和北隅皇朝以及北域五人組之間的三角矛盾,漸漸過渡到了中原正道和魔界之間的矛盾,第二十八集的宿命之戰,把觀衆的感情繃到了高峰,雙邪一線的弓弦,在雪落的禪聲這一刻奏出了最強音,之後劇情毫不停歇,緊接著一口氣進入了恢宏壯闊的道魔大戰,開啓了後面三代異度魔界的波瀾壯闊。
頂端
回復
引用
分享
schleier
級別: 俠客
作者資料
發送短消息
加為好友
UID:
52527
精華:
0
發帖:
11
威望:
4 點
銀兩:
60179 兩
蓮花:
352 朵
本命:
王道:
牆頭:
配偶:
座右銘:
注冊時間:
2008-07-26
最後登錄:
2014-06-22
鮮花(
6
)
3樓
發表於: 2008-09-05 03:13
只看該作者
|
小
中
大
第四節,親情,親人,一蓮托生
!CJh6X!
$mH'%YDIl
劍邪醒來的時候一睜眼,身旁就只有坐化了的一蓮托生大師和一把朱厭劍,一切對他來說就是一片白茫茫的空無的存在,這與宵自出生後便被夜重生刻意培養成殺人工具,接受夜XX的教育又不同了,劍邪來到這世間的時候,一切對他皆是無,他的腦海裏沒有既定存在的道理,也沒有既定存在的規律,既不知何爲正,也不知何爲邪,他反感殺生,只是由於其內心存在的佛氣的一種本能所致,而並非因爲他的觀念裏有正道和反派之分。
MST\_s%[
w$E8R[J~P
貌似荒誕哲學的加謬說過:人是被“抛”到這世間來的,這個世界對於人本是異己的存在,如果人不能在外部的世界裏找到與自我內心相同的存在,就會感到孤獨——但是一般人都是以無自我意識的嬰兒姿態來到一個有撫育者的環境裏,無條件地給予他親情的撫育者,會獲得他本能的無條件的信任,而因爲撫育者的認知中已經是既有的世界和既有的規律,所以籍由本能地信任的人,無自我意識的嬰兒會本能地接受這些規律
mA{G: d
k15fy"+Ut
——撫育者是連接初入人世之子和這個世界上既有的一切的橋梁,而等他成長到有了“自我”這個概念的時候,他早已經通過撫育他的人傳遞給他的觀念,和這個世界融爲一體了,但是不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了自我,而是這個世界已經通過他的撫育者將他同化了,即使此刻他的親人離去,他也不再會有那種異己感,因爲他已經無意識地變成了這個世界中“既有存在”的一部分。
$w:7$:k
z8MKGM
但是劍雪,第一,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是一種已經有了“自我”這種意識的成人姿態,這就使他不可能像無自我的嬰兒那樣毫無抗拒毫無思索地接受外界既定的一切,第二,他也沒有一個讓他出自親情本能信任的人,成爲讓他被這個世界既有的存在同化的紐帶。初入人世便有自我意識,和無人成爲連接他和眼前這個世界的紐帶這兩點,決定了他對這個世界的一種異己感,也即一種孤獨感,他真正是被“抛”到這個世間來的。
<1^\,cI2
g8+Ke'=_
只有一睜眼看見的那個坐化的人,和橫在地上的一把朱厭劍,給了他一種本能的親情。後面可見,魔劍亦知對他有情,會護他,亦會爲他流淚,那麽何爲正,何爲邪呢?魔劍之情,勝於人情。“魔的感情比人的更要強烈”這一點,在異度未現世之前,從一把魔劍便可看出了。
N:4oVi@Je
他爲何要棄劍呢?——“吾不舍劍,劍不讓人!”——在不知他與魔劍淵源之前,我還很不能理解,爲什麽他不把這把有魔氣自己又不用的劍乾脆給素還真毀掉算了。
c8R#=^ DD
oU\Q|mN(
他一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種感覺就是異己感——孤獨感,但是藉著身邊的那個人,地上的那把劍,在孤獨中卻有一縷默然無聲的親情,這應該奠定了他以後性格的兩極吧,冷傲不近人,對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人都有一種疏離感,但對能讓他感到親近的人,卻執著到極爲強烈的地步。
|._9;T-Yde
/o/0 9K
對於這種日後對這個世界保持的“疏離感”,一蓮托生要負責啊,首先是名字問題。
4>JDo,AWy
|z]O@@j$
一蓮托生知道劍雪是鳩磐神子,也知道鳩磐神子“好學多問”,那您感覺自己不行了之前就算不給他寫個厚厚的幾大本十萬個爲什麽備在那裏,簡單寫個小條用石頭壓了放池子邊上總做得到吧——我就不信您是猝死的,您至少寫兩字啊。這樣,劍雪一醒來就看見腦袋邊上撂著一字條,正面寫著“我與鳩磐神子不得不說的故事balabala。。。。”,反面寫著:“其實,我已經給你取好名字了,就叫做XXX。”——不就結了?反正劍雪一醒來看到這麽一條,肯定感覺對這世界的孤獨感一下子緩解了。
TB oN8cB}
NWNPq"
看來大師對孩子出生以後的教育問題太過疏忽了,間接導致了最後“封禪劍雪恨相逢”的結局,您以爲世上人都生了孩子隨手一抛就成了嗎?——您有時間寫那麽大本不著四六的蘭若經(說實話,這書我的確感覺那些四字一句的文念起來挺美的,但是我又真的不大明白它在說些什麽),沒時間寫這麽兩句話?就是心粗啊
xJ0Q8A
/4Df 'd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第一,大師他畢竟是出家人,心地十分單純,缺乏對於被“抛到”這個世間來的孩子的經驗,他沒看過加謬,更不瞭解後現代主義荒誕哲學;第二,大師他是高人,心胸廣闊,所以就光宏觀地考慮大事了,小問題上他很疏忽——所以鳩磐神子的教育問題這個最後引發了巨大問題的小小問題,咱也就原諒他吧。
{6/Yu:;
\!]Zq#*kH
劍雪出現了——我說。。。。這蓮花不是淡水生植物麽?怎麽托生出海帶來了?照說。。。。按著黑蓮跟白蓮的對應,難道劍雪不是應該跟老素長得一模一樣,唯一區別只在那個往後面挽上去的兔子耳朵是黑色的麽?——看來這一蓮托生大師也不是完全絕對的靠譜兒啊,當然,一個完美的人是無趣的無聊的,是讓觀衆感到很難親近的,一蓮托生大師在他人生的最後時刻脫線了一把,讓我們認識到了幽默的又一層新的含義。
WNE=|z#|
~_;x o?@ba
下面我們從一蓮托生同志的決策來看一看這位從未出過場的大師的性格。
N:_U2[V^d
;Wo\MN
首先,一蓮托生既然瞭解幾百年前那場道魔大戰和魔界的危害,又知道吞佛童子就是人邪,爲什麽不在蘭若經或者什麽地方提點一下,或者把這個秘密傳給一位可以信任的正道人士,譬如素還真這樣的,要防患於未然哪;但是一蓮托生一個字也沒透露,守著秘密進了棺材,結果到了幾百年後,正道人士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爲了到底誰才是吞佛,吞佛又是幹嗎的,魔界又是什麽而糾纏不清,這對於苦境和道境的後果有多嚴重大家看到了——嗯,是,是很好的後果,讓我們有緣得以欣賞了接下來長達九個劇集的道魔雙方的精彩鬥法。
D09/(%4j
!)nA4l=S#
第八集,就在北辰胤前去尋找吞佛童子來歷的那個婆羅寺裏,一蓮托生到底有沒有告訴那幫和尚封禪就是吞佛?——他們告訴北辰胤,吞佛是一個很久以前到處屠殺佛門人士的魔,而在他對佛門中的恐怖名聲正如日中天的時候,突然消失不見了,其他什麽都沒講——而當北辰胤提及一劍封禪這個名字時,提及一劍封禪手持聖劍殺誡時,他們也顯得毫無反應。
=}8:zO 2'{
zG[GyyAQ
但是北辰胤前腳剛走,他們後腳就在那說要守住一蓮托生祖師的秘密,要尊重祖師的遺願。敢情你們都瞞著呢?但是你們沒說出來的有多少呢?是知道全部還是只知道一部分?是知道一蓮托生用聖劍殺誡壓住了吞佛童子的邪氣使得他變成了一劍封禪,還是只知道一蓮托生使得吞佛童子變成了某人,然而並不知道那個人就是手持殺誡的一劍封禪,也並不知道劍邪的身份?
8M"0o}wx
cTq}H_hC
如果婆羅寺裏的和尚知道全部的真相,從這次北辰胤的來訪又知道吞佛又開始出來亂了,他們還不把這個秘密告訴頂梁的中原正道,就有點不負責任了,既然知道了封禪壓不住吞佛了,至少也應該讓正道們提防一下封禪,同時不要在別的疑似目標上浪費了時間精力吧。如果你知道了全部的真相,並且在這個關頭還要死守秘密,不考慮考慮現實中可能發生的嚴重後果,如果說是出於對一蓮托生“遺願”的尊敬,是否太迂腐了。
CP%?,\
然後一轉身,吞佛就把他們全給殺了。
J7p'_\
這下,他們到底知道多少真相,也就永遠成迷了。
nw)yK%`;M
K]<49`MX
說到一蓮托生的遺願,不管一蓮托生是守著秘密進了棺材,沒有把手持殺誡的封禪是吞佛,手持朱厭的海帶頭是黑蓮這一點告訴任何人,還是把這個告訴了那幫和尚們,但是在“遺願”中要求他們無論如何死守秘密。都讓我覺得,這位大師在決策能力上比較欠缺。——如果一蓮托生希望這個秘密能夠永遠守住,永遠不被任何人知道,那從主觀上來說不過就是以下三個原因:
,g"[7Za
j9bn|p$DA
第一, 他很自信,覺得封禪不可能會再變成回吞佛。他是對殺誡的彪悍壓制力很有自信,還是對這把劍永遠都會在封禪身邊這一點很有自信?都有吧。
Bq20U:f
第二, 他很有慈悲心腸,要給吞佛這個魔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那麽怎麽把這個機會給的徹徹底底呢,就是讓這世界上任何人都不知道臺面上的一劍封禪就是吞佛童子,——中原正道不知道封禪是吞佛,就不會去找他的麻煩,反面角色們不知道封禪是吞佛,就不會去勾引他——這樣一劍封禪也就是吞佛童子就會徹底得到一個全新的人生了。
7Zf *T
第三, 說了封禪是吞佛,如果透露給反角知道了,他們肯定馬上就會去打封禪的主意,把吞佛給勾到覺醒,乾脆反角也不知道,正道也不知道,合著大家一塊兒糊塗。
tbNIl cAWS
>=WlrmI
而在多年前,當吞佛遍殺佛門人士,一蓮托生用聖劍鎮住吞佛的時候,沒有殺掉吞佛的原因,除了同樣包括上面分析的他希望這個秘密永無人知的三點原因外,至多還有:
G!^}z(Mgi
第一, 一蓮托生是術法系的,沒本事殺吞佛,只能鎮住
#cZ<[K q6
第二, 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吞佛轉“正”後不妨爲正道所用,何必殺之
pc=f,
mfI>1W(
就從以上這六個原因分析一下一蓮托生的性格特點和決策能力吧。如有道友覺得上面這六個原因講得不全,希望補充。
LRuB&4r8
y\xa<!:g
首先從劍邪這方面說說吧,本節的開頭已經說了,第一,從對劍邪教育問題的忽視看來,一蓮托生是一個比較粗心眼的人,第二,他也不留個遺言什麽的,提一下即將誕生的黑蓮的身份來歷,爲啥?如果說不讓人知道封禪的來歷,是爲了保護封禪,那你渡化黑蓮這事沒什麽不能寫的吧?如果說不想讓人知道劍邪是魔胎,那也太小看中原群俠的寬容度了,再說了,爲了不讓人知道他是魔胎,而讓人誤會他是吞佛倒好了?要是說一蓮托生根本沒想到,根本不覺得會有人把劍邪誤會成吞佛,這。。。我就要質疑一下一蓮托生大師的思考能力了,就算你不知道劍邪頭上會有火焰紋章,你總能想到他很可能會拿著朱厭吧
.[qm>j,
'0\v[f{K3G
——一蓮總不是猝死的吧,當他發現自己再沒有餘力毀掉朱厭劍,命不久矣,而黑蓮又遲遲不誕生的時候,應該能想到自己死掉之後,誕生的黑蓮極有可能就拿了這把留在山洞裏的朱厭劍啊,你不覺得手持作爲吞佛標誌的朱厭,足以讓別人,把他往吞佛上面去懷疑嗎?爲了封禪,劍雪一口把駡名攬在自己頭上,以不容置疑之姿對封禪道:“駕馭朱厭,唯獨吞佛!”
=MsQ=:ZV
.}O _5b(
二人重逢:——封禪:“不出劍,回答我一個問題——你真是吞佛童子?”
Vzs_g]V
——劍雪:“然也!”
sgc pH
心疼啊。
k^Gf2%k
一聲“然也!”之下,封禪咬牙一聲:“你!騙我!”是震驚,是悲憤,劍氣忍不住自心內迸射,掀起滿地塵沙彌天,震斷株株梅樹。
iz0GL&<
看到劍雪一口死死攬下駡名,我心疼,看到封禪的反應,感到封禪此刻的心情時,我的心更疼。此情此景,當封禪聽劍雪親口說劍雪是他的仇人時,他那個反應,何似雪落的禪聲中,劍雪以爲自己殺了封禪時候的反應:同樣的震驚,悲憤,劍氣一氣間爆發迸射,在茫茫雪地上掀起滔天雪浪。
bS!4vc1`2
!I8m(axW
好了,現在從人邪這方面說,一蓮托生當時不殺吞佛,如果說是基於實用主義的原因,那就是他沒本事殺,或者是他想利用吞佛的力量以後爲中原正道做點事,如果說是基於理想主義的原因,那就是說他很仁慈,持“寬恕”的思想,認爲既然以後可以把吞佛制住讓他不再到處滅佛,那以前吞佛對佛門的血債也就一筆勾銷鳥,大家都別計較了吧,讓這娃重新開始。
==?!z<I.d
j-R9=vB2
讓一蓮實際作出這個決定的心理動機,肯定是馬基亞維利的實用主義和耶穌基督的理想主義兼而有之。然而,還是以“仁慈”的心理,“寬恕”的思想起了主要作用——
T|L_+(M{
Si:$zGL$(
如果說一蓮是基於實用主義才不殺吞佛,比如說他雖然想但是自己沒這本事吧,或者他想被引發善念的吞佛以後可能會成爲中原大俠行俠仗義吧囧——那他也完全可以秘密告知某正道頂梁柱封禪是吞佛,看著封禪點,一有變回吞佛的苗頭就馬上給哢嚓——就算一蓮的時代正道高手凋敝殆盡,沒有哢嚓吞佛的本事,他完全可以把這個秘密交給僧人們傳下來,並跟他們說以後如果正道出現了可信任的高手,就把封禪身份告訴他,比如現在的素還真。
8q5 `A Gl
但是一蓮沒有這麽做,所以我們可以下結論,在他用聖劍把吞佛壓成封禪的思想動機當中,到底還是“寬恕”的思想遠遠大於“實用”的思想。
'T7=.Hq<4
l0&Y",vy
而一蓮托生希望封禪是吞佛的秘密能永遠地守住呢,從實用主義的原因而論,第一,他自信殺誡能永遠永遠鎮住吞佛,既然吞佛不會再出現,就沒必要跟別人說封禪是吞佛這事;第二,他考慮到如果說了封禪是吞佛,萬一消息透漏出去被反派先知道了,他們下手,反而會導致封禪變成吞佛。
,ezC}V0M
從理想主義的原因而論,也就是跟上面說的一樣,出於仁慈之心,想給吞佛一個全新的人生,不希望正道人士再找到他向他追究以前的罪責。
dYn<L/#
從實用主義的方面說,如果說是怕萬一秘密透漏讓反派知道封禪是吞佛,所以對正道也保守秘密,這簡直是因噎廢食。。。。。屬於決策能力的問題吧。
eBs4:R_i
(z:DTe
況且,你對雙方都保守,最終還是反角由於他們那種黑暗噁心的功夫先發現真相啊——見到劍邪之前,六醜,蝴蝶君,太瘦生等人早就不止一次見過人邪,也都看過人邪以殺誡作戰,甚至太瘦生,六醜還跟人邪講過老半天話,但他們這麽多聰明人什麽都沒看出來——而黑暗之間的伏天塘只是從旁看了人邪一次回來就跟夜重生講封禪一拔劍就有一種奇怪的兩極分裂感:“此人背後聖劍清肅莊嚴,而雙眼卻閃動邪彩。”你看你看,反角比你們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強多了。最後也是黑暗之間比正道早得多得多囧 先發現吞佛的真正身份。
!/qQ:k-.
#j?SdQ
如果說是因爲相信殺誡能把吞佛一輩子鎮住,那麽實際情況證明了他是自信過剩了。殺誡明顯有保質期啊。
L#}HeOEi[
Bw`7ND}&
要不就是一蓮托生大師有以上兩個缺點:自信過剩,兼有一種因噎廢食的固執,要不就是還是像前面說的,他完全是仁慈心過剩,聖母的靈魂壓倒了馬基亞維利的靈魂,才不想對正道人士透露封禪是吞佛這個秘密。
I/&uiC{l@
0Gr^#`
霹靂古往今來,多少正方死人的情況基本上都是因爲正道人士自身的兩個特點造成的——第一,過於自信的同時想要更多的利益——有一下子解決問題的機會不一下子解決問題,還想著放長線釣大魚,撈更多的;第二,過於慈悲——有一下子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不一下子解決問題,還想著拯救對方。而同時具有這兩個特點最終竟然還獲得成功的千古一人,是一步蓮華 = = 幾率很小,大家不要模仿。
O7x'q<PFU
itpljh
對一蓮這個人物的塑造方式,讓吾聯想到金庸《碧血劍》中的金蛇郎君夏雪宜。一個從未出過場的人物,卻影響著臺面上所有人的一舉一動,並通過臺面上其他所有人的表現,將他的性格恍如親見地呈現出來。
頂端
回復
引用
分享
schleier
級別: 俠客
作者資料
發送短消息
加為好友
UID:
52527
精華:
0
發帖:
11
威望:
4 點
銀兩:
60179 兩
蓮花:
352 朵
本命:
王道:
牆頭:
配偶:
座右銘:
注冊時間:
2008-07-26
最後登錄:
2014-06-22
鮮花(
6
)
4樓
發表於: 2008-09-05 03:15
只看該作者
|
小
中
大
第五节, “放不下,是你苦,堪不破,是迷障啊!”—— 憶雙邪——執著/看破
^-|yF2>`
6 pQbh*
“癡迷是苦”——劍雪對前來爲鄧王爺求情的月無波說,表層的意思是在開導對方,下面一層意思又何嘗不是在說自己,又何嘗不是在歎封禪。一語三義。
uQYBq)p|
歎一聲,劍雪,封禪,二人皆是癡迷於一事,皆是執著于一心,皆是放不下的人,然而,這之間的區別在,封禪的癡迷,封禪的執著,是在放不下自己,而劍雪的癡迷,劍雪的執著,卻是在放不下朋友啊。
{;kH&Pp
!6 k{]v
1, 阿封哥出場——與蝴蝶pk——和北辰胤交談——婆羅寺慘案
'~Z#h P
DOzJ-uww1
劍蹤第二集半中央——在下看片不是嚴格從前往後的,是在已經看過雙邪的好幾個視頻片斷,已經對這兩個人物有了一定的瞭解和一定的感情之後,才跑到開頭從他們倆的出場慢慢看起——當時破曉的天光中,東北方突來數道狂劍氣,直入枯佛精舍,錚錚錚錚排山倒海般盡數打在枯行者半身金封上,北辰胤追劍氣而去,枯行者遙望遠方喃喃自語:“許久不見,你的劍法犀利更勝當年。”——人邪出場,先聲奪人。
1q&gTvIp
potb6jc?
人未出,勢先到,在第二集這個先聲奪人的鋪墊之後,中間隔了整有一集,第三集末尾,荒野的山峰上,當封禪在漫天風沙下從一輪巨大蒼黃的太陽裏一步步走出來的時候,我幾乎都要放聲尖叫了——小蝴蝶拿自身的武功當誘餌在那裏釣,把封禪釣出來,荒山頂一戰,眼看二人刀劍交擊間殺氣縱橫驚心,殊不知蝴蝶卻並未忘情打殺,而是冷靜考察人邪功夫,提出破金封當作跟封禪打的條件,不動聲色,不卑不亢,既不顯得是在求人,也不顯得咄咄逼人
2Q/#.lNL
oV7A"8L^a
——看在觀衆眼裏就感覺:蝴蝶君自己心裏非常清楚,這是一個雙方都不吃虧,雙方也都不佔便宜的交易,而且坦坦蕩蕩地把這一點擺給封禪看——這蝴蝶完全就是做生意的料啊——而北辰胤追到冰風嶺請求人邪破金銀雙掌的那一段與之相比,感覺姿態上就要低一截了——
rf%NfU
=u+.o<
另一邊呢,人邪聽了這話,並不羅囉嗦嗦糾纏不清跟蝴蝶討價還價,顯出他也是一個大氣痛快之人,兩天後如約夜往陰川,高高立在月下山巔,只問蝴蝶一語:“爲何要救。”蝴蝶語氣也仍然不露聲色,從從容容,只簡單一句:“”乾脆利落,封禪哈哈一笑,一劍破月金封,仍然不逼戰,而是約戰三天後,拂袖便去。
7T)J{:+0!|
"E><:_,\
——在二人這一段對手戲中,蝴蝶的冷靜和手腕,人邪的乾脆和大氣,以及這二人君子一言,快馬一鞭的氣概,盡出言表,痛快,痛快。金封破,劍勢不停,蝴蝶君腳步不動,一刀撥回劍氣,人邪劍歸鞘,又是哈哈笑聲中,手指一點:“蝴蝶君,我欣賞你。”——正是英雄會英雄——這一段戲看著很過癮。
1 ^k#g,
GsG9;6c+u
很喜歡黃大配的人邪的笑聲,哈哈數聲,聽在耳內顯得成竹在胸,睥睨眼前局勢——在他與蝴蝶對談的時候,在他和劍雪初次相識的時候,在他在冰風嶺和北辰胤交談的時候——總之在他和還不熟悉的人演對手戲的時候,會有這樣的笑聲是他的一個特點——但是在和已經成爲好友的劍雪交談的時候,他就不再有這笑聲
?b&~(,A{
b,7@)sZ*
咱們在跟一般大多數人見面的時候,總是要把自己固定的某一面拿出來搪的——但是在朋友跟前的表現就隨意了——在北域刀劍傳奇三人中,最能“煞到”我的聲音是封禪的,喜歡他在篝火邊不疾不徐的語聲,喜歡他的笑聲,喜歡他戰鬥中的叱喝之聲,喜歡他念出“殺誡半斜影,劍風不留人”十字時那種撞入耳鼓的聽覺感。
jq4{UW'
封禪的聲音上來就煞到我,而劍雪的聲音,則是我喜歡上劍雪這個人之後愛屋及烏的。
in^Rf` "
@Lj28&4:<
人邪在冰風嶺上對北辰胤開出了破金銀雙掌的交易條件,幫他找到吞佛童子,此話一入耳,我開始緊張了,然後緊接下來的一句話簡直把我心給燒了一下,封禪對北辰胤說:吞佛童子的特徵是額頭有一個跟枯行者臉上那個一模一樣的火焰標記。作爲已經知道後面吞佛長得啥樣的人,我聽了這句話,就有點。。。。想笑?也不對。反正聽了這話就是有點傻眼。誰托夢跟你說吞佛額頭上一火焰標記啊?
m>@$T x
xV h-Mx+M
後來,看了封禪在冰風嶺和一路追吞佛追過來的北辰胤的對話,封禪說,在圓教村他跟吞佛交過手,我當時一暈,大哥,你跟誰交手的啊???吞佛不就是你嗎???後面接下來一句是,他跟對方打的時候看到對方頭上有火焰印記 -_________-bbbbb 這。。。敢情是他變成吞佛之後跟劍雪交手,然後又變回來了,完全記不得自己是吞佛,但是對於變成吞佛的自己眼前所看到的景象,他卻保有記憶,so。。。。他就以爲當時是自己在跟吞佛打,而且那個吞佛的頭上有火焰印記????還好還好,他只記得那個火焰印記,記不得對手的臉了,要不然他變回封禪之後腦子裏面豈不是要記得自己是在跟一個長著劍雪臉的吞佛打????
#\&jM -.-
反正。。。當時聽封禪這麽一說,真的覺得他。。。也挺可憐的。。。這神經分裂的。。。不輕。。。。
IX /r
CPI7&jqu
吞佛會在屠殺現場到處留下劍雪頭上的那個火焰印記,是他想讓其他所有人,以及自己的另一個人格封禪,都認爲劍雪是吞佛,從而轉移了目標,掩護了自己真實的身份,同時又大大牽制了他的對頭吧。
0 w"&9+kV
olC@nQ1c*
後面吞佛回憶劍雪的段落讓人覺得,他對於自己是封禪時發生的一切都是有記憶的,也就是他既瞭解封禪的性格,也瞭解劍雪的性格。劍雪雖然知道吞佛是誰,也很清楚自己是被栽贓的,然而他不但不對其他任何人分辯清白,反而爲了保護封禪在素還真等人跟前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吞佛,一肩擔下駡名,對吞佛的真實身份不透半點風聲——他的這一切反應,也應該在殺人留印的心機吞的預料之中?——劍雪的性格讓心機吞確信,他可以繼續在“封禪”的掩護下安全地殺僧,屠寺,爲開赦道鋪路,根本不用害怕劍邪會向中原正道透露他的身份。
O?ZCX_R:L
l6X\.oI
吞佛的厲害遠遠超出了一蓮托生的想象,他能在從封禪變回自身的短短間隙裏,做出殺人留印栽贓的決策,再迅速執行——在先行不慎輸了一著,被聖劍壓制住,人格不能自主的情況下,讓中原正道,封禪,劍雪的一切表現,都一步,一步地朝著他所預計的那個方向發展——相信在封禪還能和吞佛分庭抗禮的時候,吞佛每一次變回來,都會暗暗高興地看到局勢已經又向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了一步吧,相信當他每次變回來時,想到劍雪這傻子的所作所爲——不僅不去揭穿他,反而還積極配合他掩飾他的身份——都會在那裏心裏暗笑吧?——最終吞佛完全翻盤成功。
| Wrf|%p
<tEN1i
吞佛的心計,再加上前面所說的一蓮托生的仁慈,對自己本事的過度自信,對吞佛能耐的大大低估,把中原正道,劍雪,封禪,都整得夠嗆——並最終導向了最後那個結局——在這個回合,終是一蓮托生敗給吞佛了啊。
/lQGFLZL
zl: 5_u=T
2, 劍雪被老秦攔截的搞笑場面——被衆人圍攻——爲朋友擔罪——另一個自我
RhG9Xw9
%#rH~E
劍雪的搞笑場景不多,所以有的話我印象就很深。。。。。
^n|u$gIF8
他跟老秦那場。。。在老秦指示下,路人甲沖出嗆聲道:“。。。擋角最強誰能擋,擋角甄冷——強勢出場!”(把一陣雪花揮向劍雪。。。)劍雪:“凍角——很~冷?!”路人甲:“然~也!拆下頭巾!——絕對冰度!”(猛撲過去,劍雪閃過,路人甲被一道白光擊成冰塊= =)劍雪道:“玩—笑—夠冷!”把手一背一步步離去。說時遲,那時快,身後老秦大喝一聲:“ 劍子的音樂給我放落去!”就在激昂雄壯的《古塵現世》中,老秦款款落地,長聲念出“三尺秋水塵不染,天下無雙——!”然後向劍雪義正詞嚴地道:“聽到這句話,你知道是什麽意思嗎!”哪曉得,我們的雪寶居然毫不慌亂,眼睛都不帶睜的,把身子不慌不忙地晃上一晃,也對著老秦念上一句“不問頂峰又爲何,俯視天穹不是高” -__-bbb意思是,你會背詩我也會,不怕你?念完這句之後他好像感覺對詩對完了,完事兒了。。。臉上挂著一幅全然心安理得的樣子,拔腳走了。。。背後老秦抓狂。。。對著陰屍人和業途靈大喝“。。。。我已經發了百招千招,他已經暗中極大的內傷,接近死亡。。。”
(8<U+)[tPy
r@3VN~
劍蹤也跟其他所有霹靂劇集一樣,前半部讓人笑,後半部讓人哭。
+oY[uF
)g9&fGYf
我在劍蹤這個劇集裏看的第一個視頻剪輯,正是最後一戰,當我第一遍看雪落的禪聲的時候,前面一切劇情都不知道,所以雖然模模糊糊地覺得挺好看,但絕對是比較囫圇吞棗,不明不白,不知道那兩個講這些這些話是什麽意思,黃大旁白的那些那些話又是什麽意思。
/5@V $c8
i/nA(%_
——然後,當在下回頭從劍蹤開頭一集集往下看起的時候,總會不時地站在最後一集,真相大白的立場,來看現在眼前人物們的種種表現,真正是不能不讓在下百感交集。而另一方面,在下又會時不時地站在眼下的這些劇情,驀然回望最後一戰——那很久之前看過的這場戰鬥中,黃大的某些念白,那時當時不能理解但是卻在潛意識中留下記憶的這些念白,經常會在看劍蹤前二十七集的時候,忽然浮現,那是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r/E;tm[\
s%nx8"
作爲一個提前看過最後結局的人,當看到劍雪被北辰胤部隊,素還真,六醜,太瘦生衆人團團逼圍,一致冤成吞佛,各出極招合擊,同時一下聯想到被n多搞文學創作的用老了的“表面上看起來善良的人實際上正是黑手”的這個套路的那時候,腦子裏面忽然就閃過——最後一戰中,當劍雪跪坐在白茫茫的雪地上死去之後,畫外黃大的聲音緩緩念出的道白“傲骨冰痕,最終持潔”。——真正是一個反襯——不禁一聲長歎:誰曰邪人無道,常望梅顔,傲骨冰痕,最終——持潔啊。
slV+2b
Uhc2`r#q
“——誰曰邪人無道,劍中更有愛梅之邪,常望梅顔,傲骨冰痕,最終——持潔。碾碎塵土,仍爲護生春泥,世又幾何?”——這幾句悼念之詞,當初第一遍看的時候懵懵懂懂,而當我又從劍蹤開頭一集集一直看到末尾,第二遍再聽到這幾句話的時候,覺得寫的,真是絕了。
?|8H|LBIr
——我也只有說“絕了”這兩個字,沒有辦法,不知道拿出什麽更多的詞語來表達這種心情。
NhyVX%qt:
#Sj:U1x
因爲事先知道了誰是吞佛,然後又從第一集看起,所以當剛看到劍雪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吞佛的時候,心裏就這想法——“既然封禪變成的吞佛當時在圓教村和劍雪互k以至於封禪以爲自己當時在跟一個頭上有著火焰圖案的吞佛打,那麽反過來,劍雪既然跟吞佛打過,他就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不是吞佛呀?後面封禪一心死認定自己不是吞佛,而劍雪反倒——非但在別人跟前分辯都不分辯,就連自己也真的認定自己就是吞佛來著。。。難道他對當天失憶了?”
Kb~s'cTxIO
“而且在重逢之後,拼命地要封禪相信自己就是吞佛,還言之鑿鑿,居然說雖然自己曾經是但不會再變成吞佛。。。瘋了都。。。。。難道圓教村pk的時候腦子被吞佛打壞?”
/s3AZ j9
接下來看著看著,看著劍雪和封禪的每一次對話,第一次重逢時的對話,打完東方鼎立和地理司之後的對話,漸漸疑心起來,覺得,會不會是,不是他失憶了,也不是吞佛搞的鬼,而是他明明知道。。。卻有意跟封禪講自己是。。。?
2T &<jt
等看到第二十集劍雪回憶當年圓教村慘案的真相,天哪。。。。。果然。。。。真想大哭。
Lrgv:n
3jIi$X06
當太瘦生貌似高人地“開導”封禪認清。。並“一針見血”地指出,封禪說圓教村慘案可能是他做的,這是在爲朋友擔罪時,在第十三集那個時候,當時情景下,估計沒提前看劇透的觀衆也都跟太瘦生一個想法,並覺得今後在雙邪這條線上的矛盾就將集中於劍雪能否爲了朋友而控制魔性,以及封禪的情義兩難上了。
iN0gvjZ
KH)(xB=
待結果一現,誰在爲誰擔罪——感慨萬千。回顧昔日太瘦生封禪一番對答——諷刺。
T8 k@DS
P8DY*B k
到了二十集回憶當年圓教村的那一刻,回望去,之前二十集兩人在一起的四場文戲,兩場武戲,竟無一不顯出一層新的含義,帶來一種新的審美感。
$d M: 5y
HDUtLUd
劍雪之所以處處護著封禪,一心想挽救封禪,而不是殺掉吞佛,不在最後迫不得已之前,始終不讓封禪知道自己吞佛的身份,除了深情,重情,執著於情誼外,還因爲這個不知道自己過去何在的人,對過去爲吞佛童子的朋友封禪,有一份深入骨髓的“同命”之感吧,二者皆是佛是魔,非佛非魔,正邪難容,天下唯我——而你,也是另一個我自己。劍雪雖然不知道自己的過往,但應該從骨子裏直覺,你是和我一樣的人,我又如何能夠殺掉另一個我自己?
"ZDc$v:Qa
Hxft~*
在所有人都懷疑劍雪是吞佛的時候,作爲最想找到吞佛,殺掉吞佛的人,封禪,卻反而一心相信,一直堅持說,他認定的朋友絕不會是吞佛——我想,即使劍雪明知,自己是假承爲吞佛,但是他卻永遠會把封禪的這一態度銘記在心的吧——儘管劍雪的確不是吞佛,但是我相信——就算劍雪真的是吞佛,封禪也仍然會一心相信劍雪不是吞佛,也仍然會對劍雪說那樣的一段話——這一點,劍雪他也會相信的吧。
[L 0`B9TD~
[$_d|Z
——梅林邊,明月下:“你是我的朋友,我當然要阻止你開動殺戒,但與你是不是吞佛童子無關,你就是你,我的朋友.劍雪,北域與我齊名的人,劍邪。”
"Zd4e2>{M\
——雪地上,篝火畔:“說你不是,便不是。你是在篝火邊,吹奏葉笛的無名劍者,你是劍雪,是吾給你入世名字的劍雪。”——相信劍雪會永遠記得這一幕幕,永遠記得這一段段話,永遠記住,只有這個人是始終相信他的唯一的人——既如此,他又如何能在吞佛變成封禪時殺得了那個封禪呢??即使那是一個隨時隨地都會變成吞佛的封禪。因爲他完全知道,如果他自己是吞佛,封禪也一定會像自己對待他那樣對自己的。
S?Q4u!FC
2mAXBqdm
7q*L-Xe]k
3, 雞蛋裏挑骨頭——雙邪線上編劇天雷到我的兩個地方
S~fQ8t70
j?D=Ij"o
對於個別設定,到底還是覺得過了,看到在劍雪的取名片斷記憶中封禪教劍雪吹的曲子名字叫鵲橋仙。。。。。顫抖。。。。當時就覺得編劇是不是寫得有點走火入魔了。。。。。改個名兒成麽?而且後面月無波吹著鵲橋仙朝劍雪走過去,接著鏡頭掃到劍雪,黃大旁白馬上接上一句,記憶中,也有一個人伴在篝火邊爲他吹奏一曲鵲橋仙,分別許久後他救了一名陌生的女人,只爲相同的歌韻。。。我大囧。。。。編劇怎麽拿這兩種感情來比作相同。。。。我是真的挺不舒服的(不過BL支持者大概會很高興吧,額 = =)其實這裏要硬拗也可以拗成。。。兩個人雖然都是光棍兒,是處男,是赤子,但是在自己也無法認識到的潛意識中,還是有一種對愛情,或者是說對異性——對自己現在尚未認識,但是有一天有可能會認識的異性(“那個跟你對的姑娘”)的朦朦朧朧的好奇和渴望。。。。或者,那只是對於一種抽象意義上的人間深情的向往,不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對於一種人與人之間知心交心關係的向往,以及一種,人在茫茫大地上的孤獨感——月無波吹的那首曲子,的確給了我這樣的感覺啊,美麗,情思縹緲,迷茫,深情,又孤獨。
u1a5Vtel
於是封禪會吹鵲橋仙,而封禪教劍雪吹鵲橋仙,也是將上面這樣的孤獨,這樣的向往,傳到了初入世的劍雪的心中——這麽理解的話我才會舒服,不認同的您就當是我掰的吧。。。
_V6jn~N
h(!x&kZq.
這個設定是最雷的一個地方了,所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拼命給他掰過來了,還好,對於吾這抗打擊能力如此低的人來說,雙邪之間絕大部分對手戲都很喜歡,雷到吾的也只是極個別設定,否則劍蹤也不會是在下最喜歡的劇集了。剛才忍不住雞蛋裏挑骨頭了一下。
z"8%W?o>
(KR$PLxDK
在被雙邪迷口口相傳的經典對白當中,也有個別在下並不噶意的,譬如這句著名的“你知道我很傷心嗎?——我知道。——你知道你比我更傷心嗎?——我不知道。”剛聽到的時候覺得有點“作”(zuo 請讀平聲 XDDD),你你我我你你我我的舌頭都打轉了,還好黃大念得慢,念的快了就變成“扁擔長,板凳寬,板凳說扁擔比板凳長扁擔說板凳比扁擔寬”。。。。。第三句:“你知道你比我更傷心嗎?”說個話拐了好幾轉,我的眼睛也跟著轉了好幾個蚊香圈圈,編劇“刻意爲之”的感覺強了點。——我不認爲封禪這種人說話會這麽繞。
XYIZ^_My
Uj&2'>MJ$
4, 對於封禪的不滿之處——自以爲是,名實不符——最終是封禪自己選擇了變成吞佛,犧牲好友嗎?
/v"u4Ipj
?ihkV?;)
對於封哥,也有一些不太喜歡的地方,譬如上面那段“你傷心我傷心你知道我傷心嗎我不知道你不傷心嗎”的二人轉繞口令接下來,封禪道:“不通世事的小朋友!讓我來告訴你,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傷心,就大聲哭出來,這才是男兒的真性情!”後半句的語意我很贊成,喜歡,封禪之豪邁灑脫盡出;但是前半句的語氣我卻很反感,“不通世事的小朋友”。。。。。?靠你當你誰啊大哥。。。。要是我朋友用這種口氣跟我說話我心裏絕對不痛快。
zK893)
iLw O4i
這樣的口吻在封禪對劍雪也不是第一次了,我是很反感不管誰拿著這架勢跟我說話,一幅“你對人生啥也不懂!我的見解才權威”的強橫霸道樣兒——呵呵,如果要說封禪好幾次用教訓人的口氣跟劍雪說話的原因,是劍雪總是問爲什麽,那也不曾見吞佛用這口氣跟宵說過話啊。
7UvfXzDNC
mxsmW
而況,封禪一副教訓的口氣說劍雪是“小朋友”,可封禪你自己呢?你傷心嗎?你不傷心?若你傷心,你又爲何不大聲哭出來?如此,你自身的表現,又豈配得上你用於教訓別人的“男兒的真性情”呢?
4]O{Nko)
_2+}_ >d
一個不會爲了你而作出放棄,平日裏說話口氣顯得多牛,最後關鍵時刻反倒把你給坑死了,一個能爲了你而作出放棄,最後關鍵時刻,就爲了那極細微的一絲把你挽回的希望,把自己命都給搭上了——不知道作爲朋友而言,衆道友會選擇誰
q y73
wjW>#DE
——雖然這麽說有點對不起封哥,但是我還是要說,他很喜歡發豪言壯語,但是實際上就——是,在看電視的時候聽人物發一些豪言壯語感覺是挺痛快的,我聽到他說那些話的時候,感覺也很爽,而且就像前面說的:加上黃大配的封禪的聲音我很喜歡,所以他一開口總能“煞”到我。但這是看影片。
Lbk?( TL
——在現實中,我是很不喜歡這樣最愛嘴上逞雄的人的,一個平時口頭上時時刻刻說得很牛的人,實際上卻時時刻刻都在對頭的掌心裏,不自覺地協助著對頭把中原群俠的目光引向了劍邪,最後又不自覺地協助對頭殺掉了自己這個朋友,不覺得你的言和你的行不符過頭了一點嗎?你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子——被吞佛的意識壓過去,咱不苛求你,算吞佛牛逼吧,但是真正要命的是,在最後一場戲“雪落的禪聲”中,你居然能如此聽話地被吞佛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直接導致了好友的死,你的骨氣何在呢?——我不得不說,封哥,你在最關鍵的時刻,和吞佛配合得實在是太恰到好處啦
=4cK9ac
d;O16xcM/
再進一步,封禪對於劍雪的某些教訓性質的話語,譬如說自己不能放棄對吞佛的追殺,只有殺掉這個人自己才是自己,而劍雪以朋友身份要求他放棄吞佛,這樣在友情名義下的要求,會讓他與朋友越是接近卻反而越是感到心理上的疏離,等等,第一遍看的時候,或者還會覺得封禪的無奈,覺得劍雪不懂事——然而,在真相大白——劍雪並不是吞佛,而且心裏清楚封禪是吞佛,而封禪不僅自己是吞佛,而且對劍雪心裏清楚他的身份這一點完全被蒙在鼓裏——在這一層背景被揭出來的情況下,把封禪前面那些教育劍雪的話放到這個背景上面來看,簡直就是笑話,一個不自知的人的笑話。
@~%R%Vu
也是,在現實生活中,有時也的確是被蒙在鼓裏的,一知半解的人往往特別有自信的去教訓別人,而真正明白情況的人嘴上倒不大高調。
'PRsZ`x.
hN*,]Z{
反過來,又可以覺得,封禪也真真算是一個與命運鬥爭的悲劇英雄形象了,雖然,第一遍不明真相那會兒看劇的時候,也同樣感受到一個苦苦追殺吞佛追求自己的未來卻無法如願的悲劇英雄形象,即,心中對所向之目的極爲清楚明白,只因力有不逮而至死無法到達,猶如夸父追日。然而,真相大白後,再次回顧那些劇情,感受到的卻是一個與以前那種感覺不同的,連所向的目的也從來就沒弄明白的,一個和命運英勇悲壯地鬥爭,卻幾乎終其一生被蒙在假相之中的悲劇英雄。
=#]^H c
兩種不同感覺的悲劇英雄,很有意思。
}}y$T(:l
. (G9mZFV
“你總是這樣,有話不直說。”。。。。一直說,得,封禪第一反應是完全接受不了自己是吞佛,等他在鴻蓮寺真的開始思考“我真的是吞佛童子嗎”這個問題之後,馬上就完全變成吞佛了。。。。莫非是受了“直說”的刺激。。。?覺得既然老子是吞佛那乾脆就變回成吞佛吧。。。。照他“直說”了以後你這麽迅速的一系列反應看來,他要是早“直說”,說不定你乾脆就早變成吞佛了。。。。
heJI5t,
rC.z772y%
“又要逃避了。”你渴望面對,對劍雪一直繞著彎彎似的方式表示不快,但我們看到,後面真正面對了之後,你又怎樣了呢?認爲自己有面對的能力而不滿朋友不願直接把問題攤出來,或者還以朋友這種做法爲墨迹,或是沒有所謂“男兒的真性情”之類。可是最後的結果,卻證明了你的確沒有這個能力面對啊——先是不信,後是迷惘焦慮,緊接著崩盤變成吞佛。
Jm&7&si7
-Yx'qz@
不直說又不行,直說又不行,到底怎樣才好?
Zg1=g_xY
=.`(KXT
一直覺得,封禪外強於劍雪,然劍雪是內剛,由內心來說,封禪並不及劍雪強。劍雪終能下決心放棄他的影子,不管這個影子是吞佛童子或鳩磐神子,爲了朋友,也爲了自己,做這一世的劍雪無名,做他自己:“活在當下,吾便是吾!”而封禪卻始終不能從心靈上擺脫過去的影響,做這一世的一劍封禪,做他自己。劍雪對他說:“一劍封禪,你的過去和未來,就是你自己!”“只要你夠堅定,你就能做回自己!”
1y@d`k`t:
——但是封禪的心是不夠堅定的,在這點上,劍雪和封禪二人的心態,可以拿蝴蝶君和公孫月來做類比(當然不可能全一致,只是類比),蝴蝶始終活在當下,活在現在,而阿月仔畢竟始終受著“過去”的束縛,不論是覺得自己“有罪”的心態,還是被兄弟所逼迫又回到殺人的感覺中,都是“容易動搖”的心性的體現啊。
x01n
Z5iP1/&D
最後雪落的禪聲,我以爲,若吞佛不變成封禪,劍雪必殺吞佛——這也是吞佛最後必殺劍雪的一個原因。“寂靜順禪思,淨水雙流下,執志安如地,心靜若蓮花。”——這首詩是一位道友在自己私偶的照片下配的,原文出自《佛行所贊經》。
Zp@j*P
——劍雪,他每動任何一念,必當貫徹到底,這就是一個“純”的人的特點,當他爲朋友下定決心,他死也堅忍不拔朱厭,當他決心殺,其人之心意,就像最後一刻躍在空中使出“劍者無悔”時,黃大的旁白所暗示的那樣:“殺誡漸顯暗淡,蓮讞之光卻越愈顯清明銳利——!——劍道心無悔,情義路不歸!”
U;QTA8|!&
Vg'vL[Y
活在此刻,活在當下,“吾便是吾!”是一個人自信的表現,如果封禪心裏面能把吞佛的影響遮罩掉,二人退隱江湖,從此不再捲入北域武林,不和黑暗之間那幫子鬼扯上關係,沒有那麽多邪惡的外力的作用,還會來到“雪落的禪聲”的那一天嗎?說不定他們就真的可以享受一輩子這樣的友情,享受一輩子自我的人生啊。劍雪問:“吞佛與你自己,究竟哪一個比較重要?”封禪不答,顧左右而言他,這次輪到劍雪對他說他曾經教育過劍雪的話“逃避沒有意義”。
B1)gudP`
那麽,如果封禪心裏實在放不下,追到了,而最終擊敗了吞佛,倒也罷了,更可笑的是當他真的跟吞佛卯上,卻又一敗塗地。
"D#+:ix8G|
..BIoSrj
當然,劍雪之所以能在和封禪重逢之時,突然呈現出一種了悟的態度,一種給觀衆的觀感上仿佛突然成熟了幾分,也突然陌生了幾分的態度,也是由於,他親眼目睹了封禪變成吞佛這個巨變對他心理造成的影響。
<,!8xp7,~
kN(*.Q|VZ
在封禪的回憶中,在篝火邊,劍雪問封禪名字的意義,然而接下來他倆重逢時的那個劍雪,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感覺,那種態度,和在封禪回憶鏡頭中的那個劍雪所表現出來的,給人感覺上——起碼當時給我感覺上有著相當的差異。而在這次重逢之前,劍雪也回憶過封禪。
Tbf't^Ot$
iUDNm|e
——作爲一個觀衆,當時的觀感是,重逢時的這個封禪,和劍雪回憶鏡頭中的封禪給人的感覺是一樣的,而重逢時的這個劍雪,和封禪回憶鏡頭中篝火邊的劍雪給人的感覺卻是有些陌生的,感覺就是劍雪經歷了什麽變化。
v?Dc3
是,那就是圓教村他目睹了封禪變成吞佛這一心理震動。讓他頓悟而說出:“曾經執著于過去和未來的你我,都只是江湖囂浪中的癡人.”
&V/n!|q<H
9e|-sn
在重逢之前,封禪和劍雪兩人各回憶了一個場景,劍雪回憶的是兩人之間的友情是如何被一個名字連接起來的場景,封禪回憶的是二人探討“封禪”和“吞佛”之間的關係。
32h}+fd
,:6gp3
兩人各自攤到一場戲,編劇就安排劍雪回憶取名場景,安排封禪回憶探求名字的意義,吞佛的意義的場景,由此可知兩人心裏最重視的東西各有差別?——劍雪最重視的已經不再是自己的前世,而是現下的友情,封禪最重視的仍然是過去的仇恨,而不是現在的朋友——我這算是牽強附會,硬拗編劇的意圖嗎?也許吧,或許編劇這樣設置的時候根本就沒想那麽多,不過我這也是一種理解的方式。
2ZTz{|y
.*FBr7rE\
在這對朋友之間的互動關係上,封禪言語上一直比較強勢,然而最後反倒是言語上表現得很強勢的教導者,因爲自己實際上並不如自己的言語所給人的感覺那麽強,而把那個聆聽者給坑死了。到底內心不夠強,不夠“男兒”的是誰呢? 是,吞佛體內反噬之力太強了,封禪實在控制不住自己殺死了好友,但是設想一下:
dy/\>hu
t Qo)*z
——天平兩端,一頭是自己的生命和未來,一頭是整個武林大局和自己最重要的人——如果是劍子和龍宿遇到這種事,劍子會怎樣處理,如果是藥師和羽人遇到這種事,藥師會怎樣處理,如果是無雙和峨眉遇到這種事,藺哥他會怎樣處理,如果是墨道長和+3遇到這種事,墨道長會怎樣處理——估計都是乘著自己恢復意識的時候直接一掌自蓋天靈吧,當然,我這裏絕對不是說,封哥不選擇趁著鴻廬寺問法自己恢復意識的時候來一個一掌自蓋天靈來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有多少錯,畢竟,追求自己的未來,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生命的這種渴望,在常人中是非常常見,非常普通,而且非常合情合理的,但是問題在。。。霹靂中能做到舍“生”取“義”的高尚的人真是太多了。。。。什麽是這裏的“義”,絕不是說一定得是“武林的正義”,而是自己心中,除了“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未來”之外一個更重要的執著,這個執著,在劍子,佛劍那裏,是爲武林正義,在藥師那裏,是爲好友羽人和勘魔大局,在無雙那裏,是爲峨眉,在吞佛童子那裏,是爲魔界的集體利益——如果是吞佛,當一邊是自己的未來,一邊是魔界的利益的時候,我相信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和未來。一步蓮華施行七佛滅罪真言的那一刻,相信不用我再重復了。
u|]{|Ya'%
]b5E_/P
如果把吞佛跟封禪這兩個人(衆:是魔。。。。。。)倒換一下立場和處境——即,這個身體不死去,吞佛的另一個更重要的東西就會毀於一旦,那麽,相信吞佛這樣的人(衆:是魔。。。。。。),一定會在劇情裏兩個人格變來變去的好幾次機會當中的一次果斷自蓋天靈,不會給另一個人格任何機會。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對吞佛這個人(衆:是魔。。。。。。)的評價絕對高於封禪。
l Tpn/
不管是劍雪,還是吞佛,他們心中都有除卻自己的未來之外更爲重要的存在,他們都會爲那另一個存在放棄自我的未來,即爲捨生取義,還是那句話,不是說封哥有錯,執著于自我的未來乃是人之常情,封哥是一個比較現實的人,然而霹靂中能把自身置於度外的高尚者,無論正魔雙方都實在太多了,因此相比之下。。。。。。
as#_Fer`U
scr`] tD
如果劍雪不是和封哥演對手戲,而是換另外一個角色跟他搭戲,在下仍然會喜歡他,因爲在下喜歡的是他本身這個人,是他本身的性格,但如果封哥不是和劍雪演對手戲,而是和另外一個角色搭戲,我大概,可能,也許,對封哥的感覺就不會比其他的角色更強烈了
MU_8bK9m
*xHj*
在下對封哥的好感,固然一方面是由於他本身的性格的確有其魅力(豪邁灑脫也絕不是每個角色都演得好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因爲,他是劍雪的好友(覺得這七個字真的不足以表達我想說的話),然而在下喜歡劍雪,卻跟他是A還是B還是C的好友沒什麽關係。這種感情上的區別,用一個灰常不恰當的比喻,就是。。。你孩子以後有了物件(狂汗),那麽你對你媳婦/女婿有沒有感情呢,肯定有,但是你對她/他的感情,基本上是基於她/他對你孩子的態度,而你對你自家孩子的感情,卻是基於他/她自個兒。
O*qSc^9q
*[XVkt`H
所以有時候一想到封哥對劍雪的某一些說話口氣,遣詞用語,對他氣就騰騰地上來了,然而轉頭一想到他對劍雪的好,又馬上喜歡他得了不得,覺得他跟親人一樣。。。我對封禪的感情就像一個鐘擺,在對他極爲不爽的時候,回顧自己之前那種喜歡他的心情,覺得特別不可思議;而在喜歡他的那會兒,回顧自己前邊兒說他的言論,又覺得挺對不起他的,簡直爲自己前面那字裏行間表現出的冷酷而吃驚
dU4 h
v67utISNI
唉。。。每次倒回去,只要一看到封禪對劍雪的好,前面那些想法就完全給我抛到腦後去了,非常喜歡素問大人所作的《江湖笑》這個霹靂合集音樂mv,中間劍雪只有一個鏡頭,就是封禪的手給劍雪蓋上被子,耳邊配唱的正是那一句:“忘不掉,你的好。”劍雪就是忘不了封禪的好,活著的時候忘不了,死了化爲黑蓮,還是忘不了啊——黑蓮不願入輪回,在完全沒有人類意識的情況下,一縷靈識卻本能地纏繞著這一世,苦苦抓著這一世,——這死去之後的執念,比他生前的執念更加使我心痛,“忘不了,你的好。”只要心中一及這句話,就在爲劍雪感慨之余,覺得作爲一個劍雪本命,也不該再對封哥說什麽。
*=yUs'brB
5a8[0&hA 2
若拿封哥與吞佛來比較,我得說,就這兩個人本身而言,我更喜歡吞佛,如果編劇沒有創造出劍雪無名這個角色,我對封禪,也許不會比對其他很多角色的興趣大出像現在這麽多,而對吞佛將會是完全的喜歡——但是,劍雪無疑是實實在存在著的,所以我對其他人物的感情,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這個自己最喜歡的人物的影響,相信其他道友在這一點上也是同樣。
B!PT|
{TmrWFo
若是霹靂中從來不存在劍雪無名呢?如上所述,吾對其他人物的感情也都回歸到這個人物本身的性格對於吾的吸引力,然而與此同時,吾對沒有劍雪無名的霹靂的感情,卻也不會像現在這麽強烈了,哈哈。
K;ncviGu
"6^~-`O
我是不是對封哥太冷酷了,但是,捫心自問,我是真的好喜歡他,但是,我又是真的因爲劍雪才這麽喜歡他。但是,我又不僅僅是因爲他對劍雪的好,不僅僅是因爲他爲劍雪做的事才喜歡他,同時還是因爲劍雪對他造成的影響,還是因爲劍雪的啓示性的話給他帶來的思考,而喜歡他。
$!?tJ@{
該怎麽解釋這種心情呢,真難言表啊。
-_%8Q#"
F,hiKq*
當一次次看到封哥對於自己的未來那無比強烈的向往的時候,在下曾經産生過一個很寒的想法,其實,封禪的未來就是吞佛啊,一劍封禪只不過是一個暫時的存在,只要他活著,他總有一天會變成吞佛,因爲這個身體本來就是吞佛,而一劍封禪的未來也只有通過吞佛童子才能得到實現,——那就是爲了魔界而征戰沙場,那麽,封禪,會不會是在潛意識裏(當然在顯意識他不會的),渴望著,吞佛童子這個未來?或者至少已經接受了,將自己的未來通過變成吞佛童子來得到實現?也就是說,他在潛意識裏選擇了犧牲劍雪,回歸魔界?——爲了實現自己的未來!
jRn5)u
——要不他在黑暗之間還好好的,怎麽一出來之後反倒完全變成吞佛了?我真是不知道在鴻蓮寺問法的時候那倆和尚傳了什麽天機給他了:
;FQ<4PR$
——人邪:那麽佛在哪里?
Q4;%[7LU
——白袖守門僧:他在左邊。
Q4H(JD1f)
——紅袖守門僧:他在右邊。
0c-.h
——白袖守門僧:心中無佛,他哪里都不在。
}q$6^y
——紅袖守門僧:心中有佛,他哪里都在。
bU3P;a(
(這是否是某種暗示?——暗示封禪將選擇吞佛,因爲實際上,他心中並無佛)
_VjfjA<c8
uGoySt&;(
——紅袖守門僧:左是吞佛童子,右是一劍封禪,你選何處?
B@+&?%ub:
——人邪:我選我自己。
(GCeD-
(注意,他沒有說他選一劍封禪,他說,我選“自己”,這是否又是某種暗示?)
c4Leh"ry
而當公孫月沖進封禪的房間,看到的是吞佛時,道:“一劍封禪,這就是你選擇的道路嗎?”——我覺得這裏編劇借阿月仔之口講得夠清楚的了。
/%9Ge AAs
|_h$}~;
人邪,其實並不是他的意志被吞佛壓過,而是他主動選擇變成吞佛的嗎?不然爲何,在他認爲吞佛是另外一個人的時候,他的意志還能和吞佛的分庭抗禮,一會兒變來,一會兒變去,而在他開始思考,是否吞佛就是他自己之後,他立馬就轉變成吞佛了,而且再也沒有變回來過?畢竟,他本來就是一個重視自我超過重視朋友的人啊。
頂端
回復
引用
分享
schleier
級別: 俠客
作者資料
發送短消息
加為好友
UID:
52527
精華:
0
發帖:
11
威望:
4 點
銀兩:
60179 兩
蓮花:
352 朵
本命:
王道:
牆頭:
配偶:
座右銘:
注冊時間:
2008-07-26
最後登錄:
2014-06-22
鮮花(
6
)
5樓
發表於: 2008-09-05 03:15
只看該作者
|
小
中
大
5, 爲什麽觀衆對於結局會如此糾結——最後結局之前一再出現的機會和光明
qib4DT$v-6
!7>~=n_,L.
最後,關於雪落的禪聲,這場戲讓所有的雙邪迷都久久糾結不已,我想大家腦海裏面回響的最多的一個連詞可能就是:如果。。。那麽可能就。。。如果。。。那麽可能就。。。不,不只是雪落的禪聲,整部劍蹤,我們可能一直都在這樣糾結吧,劍蹤裏面真的有太多的如果了,如果,如果他們當初沒有換劍,如果,如果封禪在和劍雪第一次重逢之後,在劍雪的話之下,開始迷惑。。。。的時候——那時候我真的有種“眼前看到了光明”的感覺,以爲解決問題的齒輪開始轉動了——如果他能就這麽接著思考下去,並進而了悟。。。。。
' X9D(?O
|Bhj L,
在那之後,如果封禪能有哪怕一次了悟劍雪一而再,再而三給他的提示,認識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吞佛童子的意義,究竟哪一個比較重要”。。。
- %'ys
他的又一次思考,是在敗血異邪襲擊過後一劍封禪血染聖誡,感到身體異樣的時候,他又想起了劍雪的話:“爲什麽要殺生?”“克制自我的殺念。”——“克制自我?爲什麽要克制自我呢?”他想——這是他第一次認真地開始想劍雪對他提出的這個問題吧:“自己和吞佛童子哪個重要”
(/[wM>q:r
——當時,我的眼前真的仿佛看到了第二道光明——如果他能借著這個機會就此。。。。但是他沒有接著想下去,他又一次地避開了這個問題。。。。。第二次機會又一次從雙邪的身邊,在戲迷的眼前可惜地滑過了。。。。
tj1M1s|a
N]|P||fC
編劇給了雙邪n次機會,給了雙邪迷n次希望,人邪只要哪怕有一繼續思考下去,想通。然後雙邪就此退隱江湖,不被黑暗之間那幫子衰人找上。。。。。然而,一次,一次,又一次。。。
'2:HBJ
EG#mNpxE
明明有這麽多可能性,讓人劍雙邪就此可以永遠做一對自由自在結伴而行的天涯浪人,卻最終一個都沒能被他們握在掌心——劍雪一次又一次的提點封禪,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他一直在努力地挽回,一直想努力把握住這些機會吧——這本來就不是一步死局啊!本來是有挽回的餘地的啊。
\\(3gB.Gd
明明有這麽多的可能性,偏偏,仍然是走到了那最壞的一步——現在再回頭看看劍雪這一生對封禪說過的所有的話,他爲了不走到這一地步,付出了多少苦心呢?然而,然而,陰差陽錯,人豈勝天?正是因爲存在那麽多原本完全可以靠人力挽回的餘地,才讓我翻過來覆過去地糾結不已,把劇情十遍八遍都回憶爛了,代替劇中人把腸子都悔青了。
$gPR3*0
d) $B
要是一開始就只是一條死路,根本不存在絲毫機會的話,我反而不會如此怨念,就是因爲本來有那麽多“如果”,有那麽多可能的希望,存在那麽多次機會,結果卻還。。。我才——唉!——黃大多次配的劍雪的這一聲歎息啊,在最後那一刻,劍雪是否也在心裏歎息了這麽一聲呢?
0ME.O+
s;Sv@=\
6, 劍雪的最後一戰
ZQN%!2
;hZ^zL
1)是固執的性格,還是堅定的信念
*V[6ta'
Z~Vups#+f
固執——劍雪死不能接受吞佛——我們都知道,青蝦是可以被燒熟成龍蝦的,但是一旦已經成了龍蝦,就再也變不回青蝦了。但是對於一個本來“牛性固執”(青蝦語),同時對所有已然存在的世間之物又不是視爲理所當然地接受,而是時時要探究“爲何如此”的赤子,他對以上這種很自然的規律,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一個人如果心地單純澄澈再加上牛性固執,那往往是雙倍的固執。只有有心計的人,才會知道變通。
S7kZpD$
H6V!W\:s
——以上是我曾經,相信也是一些道友現在仍然對於劍雪和封禪之間友情的遺憾——然而,對於一個天生的半魔半佛之子,當他受破戒僧點通,放下朱厭,收受蓮讞的那一刻,他對於魔表現出的堅拒之態,難道不正可以看作是他心志堅定,信念已明的表現嗎?——說他不接受吞佛是固執,只不過是站在我這繼續往後看了九個劇集,對魔將們産生了感情的觀衆的立場上——須知,作爲戲外的觀衆而喜歡魔將,是因爲喜歡他們的豪情氣魄,智計手段,然而,若你是戲中苦境一人,難道你會欣賞,會接受魔界殺人放火的行爲,而指責劍雪的態度“固執”呢?如你能作爲戲中人仍認爲魔界所作所爲爲正確,遺憾劍雪不認吞佛,偶只能說偶們的道德觀不大一樣。。。
=g^k$ Rc
*U:0c ;h
作爲戲外人,有時會站在友情的角度而遺憾,故覺得劍雪固執耳,然則作爲戲中人,劍雪受山僧點化之後對於吞佛的反應,實應視爲他終於從非正非邪之間走上正途,而爲他感到高興。當看到他放下朱厭,接受蓮讞時的那場戲,我真的很高興。梅花塢邊,那場戲的配樂,高亢清明,正象徵著心志之堅明。
TYu(;~
事實是,他剛得蓮讞之後,和吞佛在定禪天及雨夜裏的兩場大戰,劍光霍霍蕩氣回腸,配著耳邊音樂鼓點急急而鳴,不覺悲,唯覺壯。
!K8V":1du#
bSm*/Q
那種認爲劍雪僅僅只是因爲朋友封禪的人格被吞佛童子壓至消失,而一定要殺了吞佛的觀點,我覺得實在太狗血了。
met`f0jw
CZ|h` ";P2
吾最喜歡的三個人,都是到最後死前武功也沒破格的人,尤其劍邪,他最後的一戰,甚至可說是他這一生中發揮出最強實力的一戰,劍雪其餘的武學招式,不是以梅爲名,便是以雪爲名,皆借景爲題,唯有最後一招名爲“劍者無悔”,在他最後一戰的最後一刻,當他躍在空中使出“劍者無悔”的那時,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毫無保留全力發揮的一刻,也是他一生中最強的一刻。
BW5!@D2
此時他的心念之堅執,正如蓮讞清明之光,正如耳邊響起的黃大口白:“劍道心無悔,情義路不歸,心緒空白,最後一劍,正是最後痛快解脫。”——此刻,劍心無悔,面對著一個寄宿著好友靈魂的身體,他難道不是“堪破了”嗎?明知一旦殺死這個身體,好友也將永不再歸,他仍使出“劍者無悔”。
P+(q38f[
h$_5)d~
雖然他面對著真正的封禪時,仍然是看不破,然而如果把這種,沒有面對著封禪繼續把他從半當中一下劈開的舉動視爲軟弱——拜託給我指出一個面對著恢復了意識的朋友,還能握著劍柄繼續把他劈開的正道先——如果設想成老素面對小釵?墨道長面對赭衫 ?——我覺得,劍雪已經足夠堅定。
>>R,P Ow-
Q)%a2s;
正如最後“劍邪悲曲——夢斷劍斜”,耳中聽來的那樣,雪落的禪聲,是悲壯,而非悲淒。
Y:KIaYkk
Ek,$XH
2) 堪不破的友情——然而如果劍雪先遇到的是山僧這個朋友呢?
E0_S+`o2y
WEsX+okj
以前我一直覺得,那個最後出現的就是封禪,但是不久前看了fengxuegur道友的一片分析文,其對於最後封禪所說的那些話無比冷靜的分析又讓我覺得。。。。。那個封禪很可能實際上裏面是吞佛,但是當時連坐在戲外的觀衆都無法冷靜——老實說,當時我就是覺得這就是封禪啊——更何況劍雪呢,他的感受應該會比在戲外的我強烈上十倍吧。——再說,就算吞佛的演技比這要爛上十倍,哪怕他有明顯的破綻吧,這對結局會有什麽改變嗎?不會的。劍雪還是會相信,爲什麽,因爲他是會“選擇”去相信,因爲他要的,不是吞佛的死,而是封禪的回來。他始終放不下,平常活著的時候放不下,最後一戰的時候放不下,到了最後一刻還是放不下,死了,變成黑蓮,仍然是放不下。執念於斯。“忘不掉,你的好。”
BU=;rz!;
“過去你苦,是你太癡,我的悲哀,看不破啊——”圓教村的斷垣殘壁前,劍雪一聲長歎。
zPW_
xt=ELzu$
這句話真正是概括了他二人,封禪堪不破,放不下,堪破了與劍雪之間的關係,放不下的是他的自我,劍雪堪不破,放不下,堪破了自我,放不下的是朋友。
9Pjw<xt
i=aK ?^+
在這對朋友關係中,封禪屬於那種平時小事上能照顧著你,但是到了大事上,要我爲你改變,你別想。而劍雪屬於那種平時小事上騷擾封禪(封禪,去做飯吧,封禪,去洗碗吧XDDD—— 封禪:我靠得嘞。。。。),但是到了大事上,他就一下子傻乎乎地和身撲上去了。
mm9xO%
縱然受山僧玄蓮的開導,這個執著的人又豈能真正堪破,他本來和山僧就不是一樣的人。
o@@, }
h-6zQs
如果,最後殺了吞佛,以後,你會一直在篝火邊吹奏葉笛嗎? 還是會跟山僧遊歷天下?
{L.=)zt>
aZB$%#'vR
以前在篝火旁吹笛時,雖然也是一人,但是知道,在這廣大的世界上有某個人,在某個地方,也會想到你,你們始終有著再次見面的機會,這種感覺就足以消除人的孤單感。朋友不一定要始終在一起,只要知道,這世界上,有那樣的一個同於自身的存在,就足以消除人對這世界的異己感——人在這世上爲何會感到孤單?只是對外部世界的異己感帶來的——人與他人成爲朋友,是因爲他人的心有與自己相同的部分,而人之所以不覺得孤單,就是因爲感到除了自身之外,這個外部的世界上還有與自身相同相似的存在,使我們對這個世界感覺不再異己。
*di}rQHm
如果一直沒有也就罷了,也不會知道什麽叫孤獨,至少感覺不會那麽強烈,但是有過這個與自身相同的存在再失去,大概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清冷吧。
g#s hd~e
玄蓮,六醜,他們都是好人,都是友人,但是畢竟無人能替代封禪在你生命中的存在。
Z?j4WJy-[
29kR7[k
封禪和劍雪的關係,絕不僅僅是朋友(同人女:那當然了。 吾:ORZ ),又是朋友,又是兄弟,又像親人,由於獨一無二的共同點——佛魔共生——而本能地相互吸引的存在,在彼此遇到的那一天之前,他們各自必定也都遇到過很多很多其他的人,但卻未有本能的同類之感。——後來遇到破戒僧那樣的出塵之人,他可以做你的師尊,但他那種淡看生死的態度,既淡看自己之生死,又淡看他人之生死,他可以跟劍雪互相瞭解,甚至互相理解,但卻永遠無法予劍雪“同類”的感覺——他和劍雪這樣的執著之人,真是有太大不同了。只有封禪,是和劍雪一樣的人,一樣執著的人,一樣亦正亦邪,又非正非邪的人,從生命的根部感覺到的有相同氣息的存在。
rJUXIV>z
從情節上來說,正如劍雪所說:“封禪,吞佛,正是殊途同歸。”然而從人性上來說,又何嘗不是正如封禪所說:“人邪,劍邪,才是殊途同歸。”
-H9WwFk
hjx=?
不過,這是因爲劍雪先遇到的是封禪,先與之交友的是封禪,而山僧在他的生命中,出現得實在太遲了——如果劍雪先遇到山僧,先結交的是山僧,或者,他的性格可能都會有所轉變,或者,他會不再這樣“堪不破,是迷障”?——從他遇到山僧以後與他的一系列互動看來,他一直需要的,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個能點化他的“執著”的人,而他悟得也的確很快,可惜山僧在他的生命中出現的太晚。。。。。可惜,可惜。
_t.Ub:
}KFM8CbS
陰差陽錯,執著之人遇上了執著之人,而若是執著之人先遇上了堪破之人,如果劍雪一開始遇到的朋友是玄蓮的話,命運又將如何發展呢?但是劍雪,最終還是先遇上了封禪,兩個“執著”的人撞到一塊兒去了。
ObEp0-^?
5KRI}f
如果劍雪醒來的時候一蓮托生並未因鑄造殺誡而耗盡功力,而是成爲能把他帶向這個世界,帶出迷障,點破執著的“渡業師”,劍雪的命運一定會從此不同,他會一生快樂地和一蓮托生鬥嘴,兼感謝自己能從鳩磐神子被渡化成劍邪吧——然而陰差陽錯,一把殺誡,一命坐化——黑蓮茫然地來到這個世間,沒有如一蓮當年靈山渡魔時所希望的,渡出一個清聖的佛徒,而是和被封印成封禪的吞佛一樣,成了“淪落凡間的邪”,進而相識——一蓮托生同時想渡兩人,最後卻同時害了兩個人。
I_3{i`g
At)\$GJ
這兩個人,他們一生都在一蓮托生和吞佛童子的鬥法中走過,但是,至少友情帶給他們的快樂,那種知交千古相逢的欣喜,是他們自己的。而劍雪最後在破戒僧指引下的“悟”,縱然短暫,仿佛是在人生最後短短幾天內的一道清明之光,我也覺得他圓滿了。
m 7/b.B}
WYY&MHp
3)最後一戰的編劇和攝像
/Q\|u:oO,
Mv7=ZAm
最後一戰——這場戰鬥,在下以爲編劇做得非常出色,整個過程跌宕起伏。(當然只限於對沒有看劇透的觀衆而言。。。)
dA=T+u
\oy8)o/Gb
劇情第一階段:開局劍雪難盡全力,兩人相持不下,二人交手數個回合之後,劍雪終下殺念,黃大口白:下手再無保留——這是局勢的第一個轉變,
{<L|Z=&k`
劇情第二階段:殺念一下,再戰數巡,口白雲,殺誡愈顯灰暗,而蓮讞卻越加清明銳利,劍貌,劍者心也,吞佛心中焦躁,劍雪心中空明——這一段伴著雨聲隆隆,劍雪氣勢一直往上,而吞佛則呈敗象——當劍雪一邊的氣勢到達頂峰時,他躍在空中,使出了“劍者無悔”,這個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使用的招式,一者騰至高空,一者地上舉頭上望,耳邊音樂氣勢正大,魔消佛長——當時劍者心中,戲迷心中,恐怕皆是一片清明——劍勢直落而下,給人感覺是——一切都結束了。
8;Eg>_cL:
(我看的視頻剪輯標題寫明瞭——劍雪之死,但是從戰鬥的後半段劍雪就氣勢直上,最後又是這一劍落下,當時我還恍惚是不是這標題寫錯了 = = ,因爲整個劇情的那種氣勢,都指向了劍雪勝,一切了結的結局——相信不看劇透的人當時絕對有這種感覺)
*!&,)''
hhcO ]*
劇情第三階段:局勢的第二個突轉——吞佛驟然變成封禪——整個劇情氣氛爲之一變,從一秒鐘前的蕩氣回腸的“壯”變成了雨水瀟瀟的“悲”。其實一劍下去的那時候,我倒還沒什麽悲的,但是編劇安排封禪一句又一句地開始說臺詞。。。。。這下我就受不了了。。。因爲那些臺詞把他們的友情又喚回了我的心中,也必定喚回了劍雪的心中。悲劇氣氛越來越濃了。不知不覺間,劇情氣氛已從一壯變爲一悲。當封禪伸手抹去劍雪臉上的淚水和雨水時,劍雪的臉部一個特寫,一個短暫的定格,一個茫然的表情。隨著那一個定格,望著劍雪的臉,當時我頭腦子裏面也是一瞬茫然,一種“世事繁華,轉眼成空”的感覺。一片茫然,一股悲哀,覺得他終於要和摯友生死告別,覺得,就要這麽,結束了。
+puF0]TR,i
]D&\|,,(
劇情第四階段:局勢的第三個突轉——封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抽出蓮讞,反手一劍插入劍雪身體,整個劇情氣氛又驟然一變——這幾個鏡頭估計也就零點幾秒的時間吧,觀衆一下子懵了,還沒等觀衆反應過來,整個鏡頭早就完全切到劍雪背面的角度來了,隨著那一劍插入的威勢,劍雪的身子猛地一抖,從那個鏡頭當時都能感覺出人背部肌肉的緊張狀態了(操偶師啊 T T),但是此刻,整個鏡頭都被劍雪的背擋住,一點看不到那一邊的人——這時候要是沒看劇透的話,估計觀衆裏頭有一半人都有點反應不過來,一瞬間都死瞪著眼睛盯著螢幕呢,螢幕裏面和螢幕外面,都是一種屏息凝氣的狀態,緊接著,鏡頭往左邊慢慢地搖過來了,吞佛的身影,從原來被劍雪擋住的位置,一點,一點地轉出來了,展現在我們眼前——觀衆心中頓時一下明瞭,眼淚頓時奪眶而出:導演!太狠了!
~xU\%@I\
就在吞佛童子的樣貌從鏡頭左邊轉出來的一刻,他左臂又跟上一個大用力,繼續向前深深刺穿,劍雪的身子再次一抖。
w*krPaT3
(操偶師跟攝像師配合的。。。真是。。。。)
qz&?zzz;
遠景上,吞佛的身影拔劍一揮,一片鮮血噴薄而出,緊接著又是近景,一道一條龍一樣的血霧橫穿了整個鏡頭,吞佛疾奔而去,劍雪佇立原地,大雨滂沱。最後那一刻,他視線模糊,望著遠方,然而黃大的口白是:“迷糊的視線,遺憾,挂念,不安”——遺憾,挂念,不安?——是否最後的那一刻,在他眼中疾奔而去的,仍然是封禪,而不是吞佛?他是相信了,這是封禪自己的選擇嗎?
+5qY*$dn
f/UIpswrZ'
——很多時候真是人死了好一會兒我都沒反應過來,劇情一個突轉又一個突轉,變得太快了。
`<IaQY
I,@ 6w
他已經足夠堅決,他也夠有情義,最後一戰,我不覺得他任何地方做錯了。
EN;4EC7tE
cs7K^D;.V
雪落的禪聲這場武戲,不長,總共只有十二分鍾,一場戲,發生了三個“突轉”——劍雪殺念堅,蓮讞刺落吞佛;封禪回歸,摯友死別;吞佛複現,雨中梅落。接連變了四種氣氛——從開場的壓抑,到往後的壯懷,再到接下來似水流過的悲傷,直到最後滂沱之雨中含恨而死的大慟。
T/iZ"\(~w
這是俺看過的死亡武戲場景中,私以爲最精彩的——連轉三次,四種氣氛,一變,再變,跌宕起伏,觀衆的心就跟著上上下下,起起落落,直到最後——一聲鍾磐響。
"T1A$DKw+R
——如果一上來就大馬金刀的,兩人各展絕招對轟,然後劍雪不敵被吞佛K死——用這種劇情的話,我絕沒這麽傷心。
:@K~>^+U
uh&Qdy!I
接下來,鏡頭對著破戒僧踏在白雪上一步一步緩緩向前而行的腳印,鮮血一串串滴在白雪上,一個鏡頭,照向那只垂下來的染滿鮮血的手。此時鏡頭竟然轉回梅花塢,是劍雪在梅邊合目吹笛,背劍佇立的背影,遠遠坐在樹下披一身落梅如雪的身影,口吹葉笛的無比清晰的側影,無數鏡頭來往交疊,面貌如此清晰宛然如生,不禁使人恍惚,到底這是昔日的剪影,還是劍雪此刻仍在梅花塢,從未離去?那無數影像在眼前縱橫來去,畫外黃大的聲音緩緩響起:“誰曰邪人無道,劍中更有愛梅之邪。常望梅顔,傲骨冰痕,最終——持潔。碾碎塵土,仍爲護生春泥,世又幾何?”
IZOO>-g'f
=.2)wA"e'
鏡頭一變,再回九蓮峰淆那一片白茫茫的冰雪路上,破戒僧一步一步前行的足迹,“山僧一步一腳印,雪白純淨,是亡者最後的顔色,無聲清涼。”——山僧的腳印漸漸融入背景,劍雪倒垂著的頭部從背景上漸漸清晰,浮現出來,鏡頭對準,清晰的特寫,汩汩的鮮血從口中繼續不斷流出,是我們十分熟悉,卻已無生命的面龐。口白繼續:“撫慰劍者不安的靈魂,深深遠遠靜眠。。。。”
]!v\whZ>
他最終的靈魂仍是不安麽?是不甘麽?然而,卻不得不——靜眠了。
/A1qTG=Br
-I.BQ
破戒僧俯身將劍雪的軀體放入蓮池——“從哪里來,往哪里去,劍邪小友,你已有不可期的過去,下一回,可期待的未來,將在你的掌上。”
kWbD?i-
聽了這句話,沒有絲毫安慰的感覺,反而更添一絲傷心——玄蓮提到可期待的未來,對我而言卻好像正是從反面強調了一遍他那“不可期的過去”,和含恨而死的今生——那不甘靜眠,卻不得不靜眠的今生。
p61F@=EL
“可期待的未來”,——但是那個毫無此世記憶,甚至性格都可能截然不同的新的存在,與這一世的,這一個劍雪無名,又有什麽關係呢?
ChRCsu~
FC#t}4as
劍蹤開篇詩序曰,“在遙遠的北域,流傳著無數的故事。。。”——亂世塵灰,轉眼即沒。如今的神州大陸上,更有何人,還會記得很多年以前,北域那個無名的劍邪,還會記得北域,曾有兩大傳奇劍客,還會想起人劍雙邪縱橫北域,並肩行于北方白山黑水間的傳說?
5;X3{$y
l,:>B-FV
當蝴蝶君乘舟隨流水,帶著公孫月和色無極從中原回到北方陰川,他的家鄉的時候,他會想起當年曾經與他並稱爲北域刀劍金三角的人劍二人嗎?
Uu~~-5
傳說——如今,真的只成爲傳說了。
Lv7$@|"H9
——於是不願走的你/要告別已不見的我 /至今世間仍有隱約的耳語/ 跟隨我倆的傳說
j6#Vwcr
——滾滾紅塵裏有隱約的耳語 / 跟隨我倆的傳說
5q _n69b
]:svR@E
吞佛和劍雪的對決,以及接下來玄蓮爲劍雪收後這一大段,感覺沒有一個鏡頭是多餘的,也沒有一句臺詞是多餘的,幾乎每一個設定都要戳人心,編劇,攝像,操偶,太狠了。
)uC5
q" @%WK
7, 真正的情仇盡空——黑蓮凋零
oD=+
O:jaA3
奇像看得我實在是受不了了,當看到一步蓮華把吞佛押上九蓮峰淆時就開始害怕了,果然沒好事。
HleMzykF
隨著吞佛在七佛滅罪真言中散盡記憶倒下,黑蓮也散盡靈氣,進入輪回,那個忠心耿耿的白色戰神永遠地消失了,然而劍雪的靈氣也永遠地消失了,再生的機會被徹底地剝奪了,吞佛童子,他永遠會爲了魔界的利益而選擇犧牲劍雪,再給他一百次機會,他也會作出如出一轍的選擇——他再一次,第二次地在天平的兩端選擇了殺死劍雪,維護魔界的利益。
][B>`gC-
_[,7DA.qc
人已死,靈識不滅,這不禁使我想起還珠樓主的《青城十九俠》中,‘靈狐’被冤殺,其‘內丹’仍“激射緩飛,聚散明滅,久久飄舞不已”。
Lrqe:\
自己在這一世的牽挂,難道不全部是因爲在這一世中,有一個和自己共歡笑,共悲傷,一同分享一切的朋友嗎?
pZ5eGA=
黑蓮之凋零,不過由於所有的有關封禪的記憶的消失,黑蓮苦苦掙扎不肯進入輪回,就是有那一絲的靈識還留戀著好友,好友既已消失了,還死死牽挂著這一世的記憶不放手幹什麽呢?
%a|m[6+O
在雪落的禪聲那一刻,一劍封禪,也早已經死了——吞佛此般態度,外加咬牙散盡記憶,終於讓劍雪真正死了心。
\CrWKBL
8K2=WYN
如果說那身體在那一戰中死去的時候,仍然是不甘心而帶著執念的——“迷糊的視線,遺憾,挂念,不安”——那麽當靈識在蓮池中散去的那一刻,對黑蓮,才真正是一種情仇盡空的絕望.劍雪,一個有著如此強烈的執念的人,最後終於四大皆空地放開,他是在怎樣的絕望,怎樣的絕望下才會如此的呢?破戒僧對他所說的:"他的未來,你會看到的."他也就是抱著這樣的希望,才在黑蓮池中苦苦堅持而不凋落吧,那麽,破戒僧所說的他會看到的未來,難道就是這樣的一個未來嗎?封禪最終消失,永不可再回的未來?
K(rWM>Jv
6"/4@?
劍雪,一個執著之心如此強烈的人,一個把執念從生前一直堅持到死後的人,最後卻竟然,竟然終於撒手放開了這個世界的一切,無所欲,無所求,無所念地前往下一個世界,放開了關於自身――"劍雪無名"曾經的存在的一切,放開了關於一劍封禪曾經的存在的一切,讓所有回歸於一片空茫――回顧他昔日一言一行,一心一性那種執拗之處,真不知道,在他終於決心撒開手的一刻是怎樣的一種絕望,怎樣的一種痛苦啊.昔日劍蹤種種對話,此刻竟又回上心頭,恍惚記得,在那雪地上,篝火邊,雙邪悠然閒談時,封禪說:"執著是苦,一旦放開,萬般皆休."
f}cCnJK
z4 KKt&
劍蹤結束以後,精彩的男角繼續不斷地湧現,善良的很多很多,有個性的也很多很多,你說以後我對其他人就沒感覺了嗎?肯定不可能,但是再也沒有一個人能把吾的感情拔到那樣的高度了——“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歡。”——《白馬嘯西風》李文秀。
頂端
回復
引用
分享
schleier
級別: 俠客
作者資料
發送短消息
加為好友
UID:
52527
精華:
0
發帖:
11
威望:
4 點
銀兩:
60179 兩
蓮花:
352 朵
本命:
王道:
牆頭:
配偶:
座右銘:
注冊時間:
2008-07-26
最後登錄:
2014-06-22
鮮花(
6
)
6樓
發表於: 2008-09-05 03:17
只看該作者
|
小
中
大
第六節,憶吞佛——我對吞佛的感情像個大鐘擺——第一次認識到了什麽叫“糾結”
f47dB_{5f.
%PC8}++
在封禪一節中提到,在下對封禪的感情挺複雜,既有喜愛親切感,也有氣忿不滿,那麽對吞佛的感情就更複雜了,或者說愛恨上下起伏的幅度更強烈了,對封禪的感情是小鐘擺,對吞佛的感情是大鐘擺。然而對吞佛的複雜感又和對封禪的“複雜”感絕對不同——對封禪的不滿“完全”是因爲劍雪,對封禪的熱愛“大半”是因爲劍雪,相比之下,對吞佛的痛恨“大多”是因爲劍雪,對吞佛的喜愛則“完全”是因爲吞佛本身。
]|_+lik#
5=/j
我剛進霹靂的時候,對各位大俠的第一認識是通過迅速瀏覽官方人物桌面和fans自p圖片得到的,當時一口氣掃視下來的幾百位人物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吞佛,是當時他那個獨別與衆人之外的造型一下子把我眼球給抓住的,一頭火瀑布一樣的紅色長髮——雖然魔界其他不少人也都是一頭紅發,但他們都是披發,唯有吞佛束發戴冠,而且其他魔界大將衣著均爲深色系,又唯有吞佛一襲白衣,從發色來說,和中原正道截然有別,從髮型和衣服的顔色來說,他又在魔界衆人中凸現出來,這就是那個獨特的吞佛,外亦獨,內亦獨,以外之獨,示內之獨。當時一眼之下就想,嗯!小夥子長得不錯,有前途!
1t}
N)4R.}
而當時各位高手P的圖,均配上豪氣萬千的詩句,什麽“勸君莫問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什麽“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哎呀,當時就把我給震懾住了。
^xQPj6P}
CTJwZY7
然後就去官網看人物介紹,然後往旁邊瞄了一眼,哦,劍蹤第二十一集出場,就想,好,咱等著你了啊。然後就把這哥們先往旁邊一撂,樂顛顛地看起劍蹤來了。。。。結果。。。。。。= =
k,-0OoCL-!
d fSj= 4
結果就如上文所說的那樣,在下跟著劍蹤,對雙邪的感情那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劍蹤未半,吾已經深深地沈浸在雙邪的二人世界裏面了,本命也有了——這個時候,萬萬沒想到,一開頭最令在下動心的這哥們的閃亮登場,竟然恰恰意味著吾最愛的雙邪之間關係的絲絲破碎,竟然最後導向了那茫茫雪地中的劍者“夢斷劍斜”的結局。這對於在下而言,真的不能不說是。。。世事如棋,乾坤莫測。。。。
^9 ^DA!'
/6:qmh2
“人邪的劍法,確實不枉一蓮托生品的記載,但最後出現的那名紅發劍客,才是吾真正的對手,能在頃刻間與吾過上百招之人,不僅是空前,也將是絕後!”(當時就想,吞快點把東方鼎立給宰了吧 = =)吞佛人未出場,便借不落狂陽東方鼎立之語,將他托到如此高度——與當初人邪相同,又是人未出場,先聲奪人。耳聞東方給他的評語,再聯想之前看到的海報p圖什麽的,人還沒出來,當時我心裏就有點心動神馳。
#]r'?GN
.JV y}^Q\
我一直在想,雪落的禪聲那一場,最後封禪的曇花一現,到底是真的封禪的最後一瞬,還是吞佛假扮的封禪?
Q096M 0m
如果是真的封禪的最後一瞬,那麽就是吞佛故意在劍雪刺中他的一瞬放鬆自己的意志,讓封禪出來,然後再看准機會反噬。如果是這種可能,那我就對封禪有些怨念了,大哥,你跟吞佛配合得也太好了吧,他要你出來你就出來啊,要是你不想劍雪死,這時候就該憋著不出來啊——但是如果是這種可能性的話有一點疑問,就是當時封禪被捅了一刀之後倒在劍雪懷裏確實像是被戳中了要害要死了一樣,這應該也是一個促使劍雪將他扶起來的原因,當時鏡頭特寫封禪臉部,在下看來他那樣兒不死也不大能動彈了,根本不像還能再把劍拔出來反手一刀——如果是真封禪,他沒必要裝假,也就是說他真的給那一刀捅成那樣了——而如果他真的那麽一幅樣子,就算劍雪把他扶起來後又變回吞佛,那同一個身體的狀況是不可能改變的,根本不可能如此生猛地立即拔刀反手一下子然後又腿腳利索地飛走。。。。。
\|CuTb;0
otlv;3263
因此。。。。第二種可能,就是那個封禪實際上是吞佛假扮的,裝得被捅中了要害的樣子,在劍雪在空中刺中他的一瞬間他當機立斷變成封禪,並在判斷出:這刀並未刺向要害的同時,將刀用力往自己身體中插入,以騙取劍雪的信任,對於這一種可能,吾看了fengxuegur道友已經在儒門天下裏專門分析雪落禪聲的那一帖中十分充分,十分精彩的闡釋後,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什麽置喙餘地了。
{RI)I
——如果是這一種可能,我真的要爆掉了,吞佛你太狠了,說他狠不在於他殺了劍雪,而在於他居然能夠。。。以封禪的外表,對劍雪。。。說出那一句“我最不願意傷害的人就是你——我的朋友。”他居然能夠扮著封禪說出這句話來啊,這句話說得多像啊,就連我這個戲外的觀衆在聽到這句話,看到那幅場景的那一刻都強烈地覺得——這就是一劍封禪!更何況劍雪呢?手中握著朋友的手,耳邊就是朋友那熟悉的聲音,朋友那熟悉的話語,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和自己之間深深理解,彼此交心的人,如同半身一樣的另一個存在,劍雪怎麽可能,怎麽可能不把封禪扶起來想給他療傷,哪怕吞佛的演技沒這麽好,哪怕劍雪明明知道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這是真的封禪,他都絕對會選擇,去賭那千分之一的可能性。再看那篇分析雪落的禪聲之文,讓我眼淚又出來了。你騙劍雪啊,吞佛。
9ePom'1f1
OO\$'% y`
這個地方和後面殺小鯨魚還不太一樣,對小鯨魚吞佛說的倒都是真話。(我又想到那個“狼來了”的故事,狼來了,狼來了,吞佛你平時喜歡騙人地球人都知道了,今天你說真話人小鯨魚也不信了,他就豎著耳朵警惕著你一刀宰過去以後再來一句“傻鯨魚,吾騙汝的”呢)
Z29aRi
_gw paAJ
在壇上看到過另一位大人的搞笑文,把吞佛套進“狼來了”那個故事裏面去當放羊的主角,喊了一嗓子狼來了之後劍雪第一個沖過去,吞佛說我騙你的,劍雪開始爲什麽攻擊,吞佛說,沒有爲什麽,你饒了我吧,我再也不敢騙你了。——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真是又想笑,又想哭——這可不是哭笑不得的JIONG的意思,是真的又想笑,又想哭——“我再也不騙你了”。
T\"-q4+=C
1rON8=E
在這件事上,吾的看法與不少雙邪迷一樣,如果他是在與你力戰中不敵而最終死於劍下,我不會如此傷心,但是這過程實在是。。。。你先讓他,讓這個單純誠摯的人的心碎了(當劍雪以爲他殺了變回原狀的封禪的時候,劍雪的那個表情啊,吞佛你後面的話能說得出來啊),你先讓他體會,以爲自己殺了自己唯一朋友的痛苦,再一劍殺了他——想到這裏我眼淚又出來了。然非如此,雪落的禪聲不足以成其爲經典之戰,和經典的英雄退場。編劇的厲害之處,正在於她沒有構築:劍雪去找吞佛PK——因爲吞佛比劍雪武力值高——然後吞佛把劍雪直接K死了——這種平鋪直敍的情節走向。
'xGTaKlm,
F>eo.|'
一個小插曲,這期間在下聽說了在後面的劇情裏吞佛用假死這一招把宵給保下來了(當時不知道前面有被一步洗腦一節)——當時就把我給鬱悶的,心想你歧視人也不帶這樣的,我嫉妒啊,我替劍雪嫉妒啊,就想,難道劍蹤那會兒是小青年剛走上工作崗位特別來勁,而到了迷城成了老油條,知道了工作原來可以能混就混欺上瞞下?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桃子大師神功蓋世,硬生生把一鐵骨錚錚的魔界戰神給改造成無間道戰神了。
Z>pZ|
Hyi'z1
好像也有相當一部分雪迷兼吞迷自我安慰的心理是,是劍雪的死在吞佛心裏埋下了一絲裂縫,對他日後的轉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總算也不白死啦云云.俺是...從來不以這種想法來自我安慰的....任何一個人的生命,如果只是用來犧牲掉以促成另一個人心靈轉變,啊...我覺得這條命就是冤掉了,我相信,劍雪自己的願望,也是要活著和封禪一起浪迹天涯,而不是以死去促成吞佛日後的轉變.
sgRWjrc/
)KOIf{
至於強調"吞佛雖然殺了劍雪,但是還是很重視劍雪"的這一觀點...哎...這麽想心裏會好受點麽?重視不重視麽...重視這個詞本來就是相對而言的,跟其他的甲乙丙丁相比當然是重視了,但是跟魔界相比不就是不重視麽-----所以也無所謂重視不重視的。。。。
hD{`j
C7K]c4T
還有以後他被洗白之後,爲正道做事,好幾次回憶劍雪,又因爲在宵身上感受到了和劍雪相似的氣質而放過了宵,似乎又可以想象成是吞佛的一種補償的心理?但是這些舉動補償了誰?只是補償了自己的心吧,補償了自己因爲殺掉朋友而産生的負罪感。也可以說是爲了自己以前對苦境造成的破壞而補償中原正道,但是可以說是補償劍雪嗎?後來被他幫助的人,被他留手放過的人,他們跟那個死去的人又有什麽關係?親戚麽?一絲絲關係也搭不上;對那個死去的人又有什麽意義?無論他的肉體,還是他的靈識,在這一世間都已消散殆盡。
=|dHD
――然而吞佛卻就在這之後轉性了――我真的要吐血了.
H4$f+
W}#n.c4+
如果在劍雪死後,你一直仍然對正道所有的人都堅持魔界戰神的立場,堅持你的血腥殺伐,那麽在我的心中,劍雪是因爲一個無法阻攔的目的而死,是因爲"不可抗力"而死,這種感覺會讓我好受一點,但是你恰恰就在黑蓮完全絕望,完全撒開手投往下一個輪回之後,對其他的人轉變了你原來的立場.
~K"nm{.
這才讓我感覺,黑蓮真的是冤死了,真的是白死了.
"C?H:8W
eD7qc1*G
後來的那些做法,只是吞佛自己在補償自己的心理而已,這樣可以讓他這個活著的人,這個曾經殺掉對方的人,對他手上那個人的死感到好過一點,但實際上這對那個死人卻毫無意義.人死如燈滅,一去不復回,活人所作的一切事,都只是爲了活人自己。
zO@>)@~
F|@\IVEB]
對於之後新生的那個吞佛,粉絲們似乎一般有兩種理解,
a ,"
第一種理解是兩個吞佛可以看作一個一以貫之的存在,後面會反正,並不僅僅是因爲一步大師的洗腦,內因主要還是自己心內一絲向善的主動意識,很久以前被一蓮托生發現,並催生成一個人格,然後又被劍雪無名一再觸動的人性意識,始終保留在他內心深處,他的轉變,根本原因還是由於內在的這一絲裂痕。
$Ggnn#
第二種理解是自己絕對沒有半點主動意識要變成後面這樣,完全是被一步強行洗腦,完全是由於外力才會變成這樣。原來的那個吞佛已經完全消滅。支援這一種理解的我覺得有一個論據,就是最後吞佛和朱武pk之前,黃大旁白他心想:“眼前的異度魔界,早已不是心中的異度魔界。”——那你心中的異度魔界是啥?如果說兩個人格是一以貫之,那麽現在異度在神三到處殺人放火搞擴張的行爲,和吞佛當年來到苦境時所作的又有何區別,和當年第一殿,第二殿所作的又有何區別,難道這不就是當年你心中的異度魔界嗎?
)?pnV":2Y
如果說已不是心中的異度魔界的意思是,並不是第二個吞佛心中的異度魔界,就可以理解了。也就是這根本就是兩個人。
%>5>wP
`?b'.Z_J
如果是第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劍雪的悲哀。上面說了,對方偏偏就選在自己都三魂七魄不知道消到哪里去之後,轉變了,昏。
\0vs93>?
如果是第二種可能性,也就是說完全是被一步硬搞的,而不是由於他自身內心存在所謂善念,那就是吞佛童子的悲哀,不知道以前的那個魔界戰神,看到現在這個有什麽反應。
\>G}DGz
吞佛最讓我動容的幾場戲是:1,拼命保護九禍退關,2,和一步硬扛,3,殺小鯨魚,4,最後跟朱武硬扛。每次跟著劇情單看到這幾場戲的時候,都很感動,但是如果把後面拼死爲正道的戲,跟前面拼死爲魔道的戲在腦海裏並排擺一起,給我感覺就怪怪的。
_3< P(w{
E(vO^)#
霹靂帶給我的第一個第一次,是第一次在文藝作品中喜歡上一個沒心機的正派——劍雪無名,霹靂帶給我的第二個第一次,就是讓我第一次有了一個讓我很“糾結”的人物:吞佛。以前在網上看到“對誰誰很糾結”這個詞,我一直覺得這個詞好做作,喜歡就喜歡唄,討厭就討厭唄,不喜歡也不討厭那就是無感唄——對人物不外乎這三種感情罷了麽,使用“糾結”這個詞,我就覺得說話的人有點“矯情”。
/0$fYrg>J
然而,就在認識了吞佛後,我平生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麽叫作“糾結”,一下子理解了這個詞,認識到了對於一個人,原來還可以不僅僅簡單地用“喜歡”或“不喜歡”來表達感情。
x,zYNNx5g
g[bu9i
我對吞佛的感情簡直像個大鐘擺,剛看到圖片的時候,眼球一下子被他的造型抓住,等到東方鼎立給他捧了那麽一句,就更是心神大動,等到在琵琶聲中正式出場,感覺很有氣勢,然而一種不詳感也。。。。。。到了雪落的禪聲,在眼淚噴湧而出的那個時刻,對他的仇恨驟然到了頂峰,這種感覺連著兩個劇集都沒緩過來。。。。。雖然每次看到精彩武戲時,對他的感覺又會反彈,然而每次這股心動的感覺一過,驀然回首,我又看見了很久以前的那一劍,那一劍是真的插進我心裏去了。終其整個刀戟,我對吞佛的心情就這樣不住地搖來擺去,搖來擺去,一會兒喜歡他,一會兒又想起很久以前站在茫茫雪地上,懷著執念,望著遠方他疾奔而去的背影不甘而死的那個人,那一條橫貫鏡頭而過的滾滾血龍,那個雙眼一垂向著破戒僧倒下的身子——新愛舊恨,心中潮起潮落。
&FuL{YL
(\!?>T[En
直到奇像,他拚死保女後退關,一人當關,力敵數人,遭一步所擒,在七佛滅罪真言前的那種死抗,確實不能不令人動容。然而我卻又不曾想,與此相伴的,卻偏偏是黑蓮的凋謝——對一個人的感動和恨意,爲何總是這樣並存呢?
esj6=Gh
Y}:4y$<
我對他的感情永遠是這樣潮起潮落,又愛又恨,無法概括。
,II3b(l
3W]gn8
到了最後對決朱武,那一戰之前,信念堅定地跨出了魔界,不再回頭,那一戰之後,拼死來到海邊,靜靜地等待,抱著堅定的信念,等待一個結局——這樣一種氣氛,這樣一種情景,我居然會忽然想起多年以前的那個一劍封禪,在他人生的最後關頭的身影。等在鴻蓮寺門前,陣陣鐘聲中的一劍封禪,等在海邊,陣陣潮聲的吞佛童子,他們即將退場之前,總是有這樣的一種寧靜嗎?空渺,惘然,心中一片空明,又堅定。
6q>}M
vZ811U~}
那個時候,我又驟然喜歡上他。我覺得我對他的恨和愛,真的已經難以分開了。
%ek0NBE7
——然而,那個在梅花塢吹笛的如此清晰的側影,吾永遠無法忘卻,赦生道開啓前的那一日,滂沱大雨中的圓教村,那個一身青衣被鮮血浸染站在茫茫雪地上向著遠方的身影,吾永遠無法抹去,所以吾沒有辦法將吞佛列入吾的本命之中,而把他當作吾“最爲糾結”的一個人物。
"qd|!:bE
n:2._s T
吞佛童子,吞佛童子,你殺了我最喜歡的人,那以後我看到你就堵心,老指著你退場,但是當你真的在我眼前,在一葉扁舟上向著茫茫大海飄去的時候,我又感到傷心,又捨不得你離開。這一刻爲什麽我又惘然?這就是“情仇盡空”的感覺嗎?
\$*CXjh3G
——“四海家鄉是,何地我懶知”——那向著茫茫大海漂去的小舟,帶走我多少情感。那個時候才感到,真想追上去把他給揪回來。如果有一個機會讓我站在吞佛面前,我有好多好多話要問他。。。。但是等到真的站在他面前,估計——又一句也說不出來了。
_U-`/r o
Mgi~j.[
看著小舟飄向茫茫大海的那種惘然和悲傷,不僅僅是因爲你的離開帶走了最後一點劍雪的存在,今後的神州大陸上再也沒有一個人,會回憶起很多很多年前北域那個無名的劍邪,也是因爲,你是屬於劍蹤刀戟時代的最後一名武者。。。。。。。。。英雄一去豪華盡,唯有青山似洛中。
B+mxM/U[c
6ulx0$[
那遙迢的九個劇集之前,劍雪無名之死,開啓了正魔之爭的序幕,這長長的九個劇集之後,吞佛童子之去,開啓了正魔之爭的落幕。
6h2keyod
從此一頁風雲散。
2l+L96
ES AX}uF
等待神三之後,新的時代,新的人物。
F8"J<VJ7
6]~/`6Dub
*1{A'`.=\
向拼死看到最後的道友表示由衷的謝意(真的有嗎?),我的功體到這兒也散盡了。。。。
Mms|jFoQ
爲什麽這麽執著?我也想對自己說一句:“放不下,你的苦,堪不破,正是迷障啊!”,直到寫完的這最後一刻,才終於“情仇盡空”地解脫了。
$!MP0f\q g
`bfUP s
下一章會儘量寫短一些。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500 (by 小玲子) | 理由:
真行~~好長一篇吶XD|||
頂端
回復
引用
分享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十六雨
霹靂論壇
http://36rain.com.
訪問內容超出本站範圍,不能確定是否安全
繼續訪問
取消訪問